第06版:理论周刊·学习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3年03月30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加强中医药文化的普及工作

  蒋晓煌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医药的传承创新发展。他指出:“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要求“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在2020年以来的抗击新冠疫情中,中医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文化越来越关注。为推动全社会形成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浓厚氛围,应加强中医药文化的普及工作。

  加强传播体系建设,推动中医药科普笃行致远

  一方面,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积极探索新时代中医药健康科普文化传播的新路径、新形式,构建全覆盖、一体式的网格化宣传新格局。另一方面,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中的独特优势,大力发展“互联网+中医药”,以公众健康需求为导向,根据不同人群特点有针对性地运用现代网络推广平台增加科学、权威、易懂及贴近百姓生活的健康科普知识供给。同时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明交流互鉴、共建共享,积极推进中医药文化的国际化,用国际社会乐于接受的方式,形成多种传播形式为一体的中医药文化传播体系,使中医药文化传播更加形象化和趣味化,容易被国内外民众所接受。

  加强科普管理,提升全民中医药健康水平

  坚持中医药科普工作规范化,中医药科普管理创新化,中医药科普形式多样化,中医药科普实施全面化。加强健康科普传播管理,深入了解群众健康需求,使健康科普内容更具实用性。真正让中医药面向基层、惠及百姓;全面宣传中医药科普知识,全面弘扬传播中医药文化。实现全民参与、生命周期全覆盖,实行区域全面化,把中医药健康元素融入到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的各个过程和各个环节当中。厚植大健康大卫生理念,进一步夯实广大群众“爱健康、保健康、享健康”的意识和行动自觉。

  建设高水平中医药科普队伍,增强科普工作的传播力、吸引力

  强化中医药健康科普特色人才培养。在当地党委政府、卫生健康部门的领导下逐年分批分层分级遴选、培育中医药健康文化科普专家,让科学权威的健康知识和学者占领健康传播主阵地。运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由政府搭台、专家唱戏,设计主题和项目相结合的科普项目、内容,将健康之声传递到千家万户。将富有全媒体传播创新思维的专业人士与中医药健康文化科普专家深度融合互通、高效协同,紧跟时代步伐加强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增强科普工作的传播力、公信力、吸引力。

  推进中医药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中医药宣传教育文化地标

  创作一批通俗易懂的中医药科普作品,建设一批集健康养生、文化展示、体验传播、旅游保健于一体的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引导民众养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生活方式。开展公众易于参与、接受的中医药科普活动,以普及中医药科技知识、传播中医药文化;加强对各类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的规范和指导。建设一批布局合理、管理科学、运行规范、符合需求的科普场馆;立足本土中医药文化,打造中医药科普宣传教育文化地标。系统梳理湖湘中医药发展源流与脉络,厘清湖湘中医药文化资源现状,推出一批具有湖湘中医药特色和浓厚底蕴的中医药典故和名家故事。

  以青少年为科普重点,让中医药文化薪火相传

  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是激发青少年对中医药文化感兴趣的关键基础和重要途径,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将浓浓的“中医情、中医梦”植入每个孩子的心里,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更广泛的受众基础,让中医药教育“童子功”落地生根,从而为推动中医药队伍发展提供人才储备。积极发挥校园文化育人主阵地作用,培育学生医者风范,提高青少年投身中医药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中医药文化理念,打造中医药文化品牌,营造利于中医药人才培养的中医药文化环境,推动中医药文化薪火相传、振兴发展。

  (作者单位:湖南中医药大学)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