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3年03月29日 星期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日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怀化18个村入选。目前,怀化市共有187个村列入其中,数量位居全省第一、全国第四。怀化走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与活化利用之路——
古村焕发“新生机”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肖军 李夏涛

  通讯员 黄莎

  春分时节,走进怀化,宛如走进“没有围墙的古村落博物馆”。2.76万平方公里的青山绿水间,镶嵌着187个中国传统村落,点缀着万余栋青砖黛瓦、飞檐翘角的传统民居。

  我国著名古建筑专家罗哲文曾现场考察后撰文:“怀化这些保存完好、体现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古村落,无论数量,还是特色和多样性,都是全国罕见的。”

  作为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区的怀化,在保护和传承上下功夫,走出了一条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与活化利用之路。

  “塑形”“净面”为古村提质

  漫步会同县高椅古村,仿佛打开了一扇明清的时光之门,青砖、黛瓦、封火墙,在绿树清溪的映衬下显得古朴幽静。

  “传统村落是活着的历史。高椅是个有630多户2300余人的大村落,现保存有600余年的古建筑104栋,被专家誉为‘古民居建筑活化石’。”高椅古村景区管理所所长杨武强介绍,村庄人口密度大,给古村保护与开发带来较大困难。如何通过活化利用,既保留原始风貌,又满足村民对美好居住环境的需求,是一道难题。

  通过充分调研,在尊重村民意见基础上,会同县将高椅古村划分为旅游综合服务区、古民居建筑观光区、巫水休闲旅游区、农耕文化旅游区,对景区民居修旧如旧,同时在古村外围建设新村,将部分村民从古村内迁出,最大程度保持古村原有的街巷肌理和建筑风貌。

  该县推行政府垫资修缮、租赁保护利用、土地置换和产权转让等创新模式,组织村民参与古村建设。同时,撬动社会资金参与传统村落保护。

  如今,房好住了,路好走了,游客多了,口袋鼓了。高椅传统村落整体保护与利用给村民带来了真正实惠。谈起村里的变化,村民杨冬梅颇有感触:“古村重焕生机,村民的生活也越来越幸福哩!”

  如果说传统建筑的修缮是“塑形”,那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就是“净面”。

  3月25日,记者走进洪江市龙船塘瑶族乡翁朗溪村,被这里独特的瑶寨风光吸引住了——精致的吊脚楼、竞相绽放的花木,令人心旷神怡。

  “以前这些地方都是堆放杂物,你瞧,现在多漂亮。”见到有游客来,村民许又宾夸赞起自家的小菜园。

  “人居环境整治让传统村落更宜居。”该村村干部介绍,通过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制定村规民约,村容村貌得到整体提升。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法治保障需跟进。怀化市相继出台《怀化市传统村落保护条例》《怀化市村庄规划和村民建房管理条例》,传统村落保护进入法治化轨道。

  怀化市人大常委会农业委综合科科长朱烨介绍,法规出台后,市人大常委会就全市贯彻落实相关情况常态化开展执法检查,列成问题清单,督促政府跟进整改。

  文旅融合为古村赋能

  溆浦县阳雀坡村,是深藏在雪峰山的一座传统村落,距今已有300余年。

  今年来,依托湖南雪峰山生态文化旅游有限责任公司,阳雀坡村再次火爆“出圈”。围火塘、舞龙灯、唱阳戏等一系列特色旅游项目,引得省内外游客纷至沓来。

  “没想到在雪峰山的这个古村落,民俗文化竟保存得这么好。”3月25日,广州游客刘明放感慨,哭嫁、迎亲、抛绣球、纺纱、挑花、刺绣等节目轮番上演,让游客享受了一场精彩的民俗文化盛宴。

  “吃上旅游饭,风景变‘钱景’。”该村党支部书记李建华介绍,阳雀坡古村落以山水资源入股,与雪峰山旅游公司联手,结成政府、农民、开发商利益共同体,村民纷纷回乡参与旅游开发,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25万元,户均增收2000余元。

  “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的出路,关键在激发村民的文化自觉,形成村落的内源式发展动力。”溆浦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田周说,既要有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也要与村民共享发展成果,更要传承和发展村落文化,重塑乡村价值。

  作为全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溆浦将20个传统村落纳入文化旅游产业链,以“景区带村、景点带组,安排就业、扶植创业,资源入股、利益分红”的发展模式,跨区域连片打造雪峰山旅游板块,成功创建了2个4A级景区、2个3A级景区和1个国家级森林公园、2个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

  通道皇都侗文化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已成功创建4A级景区,带动当地80%的农户就业。

  “我们以租赁的形式保护传统建筑,按古建筑保护要求负责修缮、维护村民房屋。”通道皇都民俗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陆居敏说。

  “楼下做门面,楼上做民宿;白天干农活,晚上演节目,现在收入比以前翻几倍呢!”村民欧巧纷开心地说,现在一到周末忙不赢。

  环境美,游客来。该村党支部书记李练东告诉记者,去年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60余万元,今年正推动皇都侗文化村景区提质项目建设,大力打造集民俗体验、生态休闲、山水观光、养生度假于一体的文化旅游综合体,带动更多村民致富。

  文化传承为古村铸魂

  如果说村落格局、村容村貌、传统建筑是躯干,那么历史文化就是古村的灵魂。

  春日的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寨牙乡岩脚侗寨生机盎然。在这里,可以喝上一碗别具特色的侗家油茶,吃上一口色泽乌黑、香气四溢的黑米饭;尝试一下纺纱线、织草鞋、绣荷包的乐趣;学习一下石磨豆浆的传统手艺……

  “传统村落存储着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要保护‘筋骨肉’,更要传承好‘精气神’。”该村党支部书记杨顺现说,这里带给游客的不仅是民族风情的传统建筑,更有沉浸式的文化体验。通过与游客的互动,民族文化得到原汁原味的保护和传承。

  在通道侗族自治县双江镇芋头古侗寨,侗寨民居依山而建,一条青石板路蜿蜒而上。

  “‘通道会议’后,红军西进贵州时走过这条路。”村民杨正益给记者讲述着“一盏马灯”的红色故事。虽已76岁高龄,但只要遇到游客来村里,杨正益就会详细地解说当地的红色故事。在他看来,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是鲜活的历史课本。

  为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同推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怀化充分运用数字化手段,建立了28个“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全方位展示传统村落文化禀赋、自然生态、人文风貌,真正让传统村落文化活得好。

  “传统村落的保护不仅在于物质层面,更在于文化和精神层面。”怀化市文化馆馆长杨芷清认为,发挥“人”的关键因素,存续“活态传承”,重视创意提升,怀化的传统村落就会焕发青春活力,文化遗产就会代代相传。

  今年54岁的杨建平有两个身份,一个是芷江碧涌镇黄畲村党支部书记,还有一个是黄畲古侗寨的义务讲解员。

  为了保护好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2017年,村里与73户村民签订古民居保护协议,共同约定:不搞大拆大建、不建现代风格民居。

  为了让传统村落点缀农耕色彩,杨建平挨家挨户收集风车、油灯、石磨、斗笠、牌匾、雕花洗脸架、雕花木床等一些农耕时代的生产生活用具,并将它们摆放在古民居旁,既唤起乡愁,又供游客欣赏。

  “要让村民了解身边文化的价值,只有认同了、热爱了,才会真心去保护。”杨建平说。

  “传统村落的保护,不能仅停留在政府与专家层面上,更应是村民的自觉行动。”怀化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赵旭东表示,坚持政府引导、群众为主,怀化已经汇聚起传统村落保护的强大力量。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