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观察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3年03月22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念好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字诀

  李 磊

  心理健康教育是践行思政教育的“压舱石”,思政教育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助推器”。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了“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的重大部署,把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纳入国家战略人才力量,为今后一个时期加快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指引,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作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执行主体,思政工作者应在学生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融入”上下足功夫,念好“融”字诀,最大化地发挥出两者融合的教育价值,进而培养全面发展、心理健康的高职学生。

  紧扣教育目标的一致性,“生成式”融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心理问题,使之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确保其健康成长。而这也正是“大思政”中的重要要求。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主要培养学生的“德行”,全方位加强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为其全面发展保驾护航。由此可见,二者在教育目标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其根本目的都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立德树人。因此,思政工作者应紧扣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实现“生成式”融入。要在发挥思政育人的价值与功能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同时,还要在学生的心理状态、情感认知、专业技能的教育目标基础上,增加思政育人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运用思政教育中的理论与知识对心理健康的发展与成长进行分析,拥有健康良好的心理,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建立符合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

  找准教学方式的互通性,“互动式”融入

  从教育对象的角度来看,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方式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具体来看,二者都是通过讲座、汇报、实践活动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到其中的科学理论与观念。由此可见,二者的教学方式具有一定的互通性。因此,思政工作者应找准教学方式的互通性,实现“互动式”融入。一是要适应思政教育贯穿学生整个学习生涯的特征,有针对性地将心理健康知识融入思政教育活动,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优化课程设计,使二者的融入形真、情切、意远、理蕴。二是要综合二者的具体应用方法,通过相互借鉴将教学方法的优势发挥出来,比如思政教育中对学生进行鼓励、典型示范等方式,可以运用到心理健康教育中,通过榜样的力量,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比如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情境式教学、体验式课堂等,可以运用到思政教育的课堂中,既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学生实现思想与心理的统一。

  对接学生成长的需求点,“嵌入式”融入

  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相对于其他专业性课程,思政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学生个体成长具有更为密切的关系。由此可见,二者的融合,必须要坚持以学生为融合主体,将学生的需求和特点作为核心。因此,思政工作者应精准对接学生成长的需求点,实现“嵌入式”融入。一是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特点制定教学内容,在加强学生心理建设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建设,做到与学生成长需求点的辩证统一。二是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丰富课堂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三是要注重对学生实践教学的提升,通过公益活动等形式,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价值认同,强化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坚持做到知行合一,将其塑造成具有高品格、高品行、高品位、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者单位: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