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湘江周刊·艺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

第03版
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3年03月10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请向湖南人民问好”
——记两次采访“刘三姐”黄婉秋

  2013年,作者与黄婉秋。

  饶长根

  3月4日凌晨,“刘三姐”的扮演者、著名表演艺术家黄婉秋在桂林逝世。我翻开采访本,里面有着无法从记忆中抹掉的一页,它是“刘三姐”黄婉秋和她的丈夫“阿牛哥”何有才给我的题词:“谢谢饶记者!请向湖南人民问好!”

  1981年7月,黄婉秋率剧团来湖南省四市巡演到达湘潭,我邀湘潭市广播电台记者祖德润在黄婉秋演出的市工人文化宫采访了她。黄婉秋中等身材,衣着朴实。那双会说话的眼睛,使我们一见如故,侃侃而谈,“一身的戏在于脸,一脸的戏在于眼”“大眼一转,美若天仙”……黄婉秋在“刘三姐”电影中的形象,此刻很难分清是现实,还是虚拟。毕竟此时黄婉秋已38岁了。她是广西永福县人,她母亲是湖南祁阳人,丈夫何有才是长沙人。她14岁就投身桂林文彩剧团学艺。桂剧这种地方戏,和湖南的祁剧可以同台演出,曲调一样,只是道白的方言不同,黄婉秋在艺术上天生有了湖湘文化的情结。

  采访结束,黄婉秋邀请我们观看演出,拥有2000多个座位的工人文化宫座无虚席。黄婉秋的演出,给人以优美的艺术享受,她的艺术青春和风采不减当年!《一曲能当十万军》,我们采写的稿子在1981年7月15日《湖南日报》3版“洞庭”副刊上见报。黄婉秋看到这篇报道后给我写了封来信,说:“上次去湖南四市巡演收获很大,特别有感的是湖南人民过去和现在仍然对广西的‘刘三姐’剧十分热爱,而且反映热烈。作为主演者我更感高兴。这将是对我本人的最大鼓励、鞭策,我将努力在艺术上更上一层楼,来感谢热爱‘三姐’的人们。”信中最后写道:“欢迎你来桂林玩!”我记住了黄婉秋的书信邀请,可付诸行动有点迟,一晃又是32年。

  2013年,金秋十月,我们全家到桂林旅游。10月3日晚,黄婉秋邀请我们去看她的演出。我们在后台一见面,她就有力地握着我的手,好一阵才松开,她的丈夫何有才也热情接待了我。再次近距离一睹她的芳容,我激动地直呼其名赞叹:“黄婉秋,你还是这么年轻,眼睛还是这么有光彩!”她回答说:“70岁了,不年轻了,至于眼睛的运用我一直记得师傅告诉我的要领!”“眼睛不要时时用,要用在点子上,一下子抓住观众。”这一画龙点睛的话语,成为黄婉秋的座右铭,受益一辈子。黄婉秋领衔的刘三姐艺术团,在桂林市建立了长期演出平台。她倾力打造大型民族史诗歌舞《歌仙刘三姐》,成为桂林市著名的主题性旅游性演出项目。每天,黄婉秋都要亲自登台演唱《山歌好比春江水》等歌曲,观众场场爆满。女儿小秋和外孙女如秋已经接了黄婉秋的班,组成了“三代刘三姐”。

  虽然“刘三姐”已经做了奶奶,但依然是眉如远山秀,眼如秋水波,神采飞扬,歌声甜美。临别时,她和丈夫在我的采访本上题写了本文开头所述的题词,还赠给我有他们签名《歌仙刘三姐》盒带,里面还刻录了他们夫妻俩演唱的湖南花鼓戏《刘海砍樵》唱段。

  在话别的路上,我再瞥黄婉秋,她还是我印象中朴素、谦和、实在的“刘三姐”。我似乎从她身上感受到了如情的桂林山、似梦的漓江水。是呵,黄婉秋永远定格“刘三姐”。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