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踔厉奋发·首季开门红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

第03版
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3年03月06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春天,倾听“强省会”战略澎湃如潮
——长沙高擎“三个高地”蓝图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长沙一江两岸。 范远志 摄

  人潮如织的黄兴路步行街。

  山河智能。 杨小华 摄

  2023年湖南湘江新区湘商新春签约仪式。

  一座连通高校、企业、园区的“鹊桥”在岳麓山大学科技城悄然搭建,成为长沙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创高地。

  在宁乡高新区,长沙弗迪电池有限公司锂离子电池智能生产车间,4条电芯生产线全部开启,6秒就下线一片“刀片电池”。 范远志摄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长沙市委宣传部提供)

  今年,长沙将围绕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持续推动自贸试验区制度型开放。

  ■ 熊远帆

  这是一个不一样的春天。

  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湖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首次提出“强省会”战略,长沙投身这个众多“实力选手”竞逐的赛道,号角铮铮。

  农机翻土整地,广袤沃野抓紧春耕备耕;机器轰隆,重大项目有力推进;消费市场人流如织,人气回升……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一个生机勃勃的长沙,在“烟火气”升腾和全力以赴拼经济中,迎来充满希望的一年。

  开年就开跑,开局即冲刺!

  全力促发展,奋战开门红!

  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奋力实施“强省会”战略。在这个春天,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上,长沙奋楫再出发,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投资扩容拉动消费

  “熟悉的烟火气回来了”

  324.65万人次!2月最后一个周末,长沙地铁再破上周末315.1万人次单日客流纪录,橘子洲、五一广场等地铁站点人气火爆。

  同期,黄兴路步行街累计客流620246人次,同比上周增长0.7%;五一商圈累计客流1097557人次,同比上周增长1%。“熟悉的烟火气回来了。”

  从起势看走势,从开年看全年,数据“狂飙”背后,是需求回暖。

  近两周,网红长沙“人从众”现象再登热搜,五一商圈尤为火热,不少网友调侃“长沙旅游没有淡季。”以天心区为代表的长沙消费市场多个领域,已恢复至疫情前水平。“消费马车”奋力奔跑,为经济企稳回暖持续加力。

  扩大内需关系经济发展、关乎民生福祉,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基点。

  2023年,长沙将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完善消费政策,创新消费场景,支持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释放消费潜力。打造以五一广场为核心的千亿级商圈,培育一批百亿级商圈,推进商圈智慧化建设;持续推动黄兴南路创建国家级示范步行街,引领定型一批特色街区;深化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建设,拉动生成10个左右夜消费地标。

  春潮澎湃,激荡万千气象。长沙开年后一个个重大项目投资落地,激荡产业链综合效应,助力“扩大内需”实际诉求。

  1月29日,长沙继续以“现场即战场、开工即决战”的干劲抓项目,将“新春第一会”开到项目开工现场,计划总投资1951亿元的340个重大项目启动建设。

  在中建八局长沙机场改扩建工程T3航站楼项目建设现场,20余台塔吊不断旋转,将材料运送到各作业点,高峰期现场施工人员超过4000人。

  在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中南国家数字出版基地项目建设现场,400多名施工人员忙碌不停,扎钢筋、砌砖、搅拌混凝土……这个湖南未来的“出版梦工厂”正在有序推进……

  今年1月至2月,长沙市级重大项目预计可完成投资460亿元左右,占年度计划的20.9%,进度比去年同期快4个百分点。

  据了解,通过投资扩容行动,长沙全年将推动实施重点项目545个,带动实现民间投资400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投资增长12%以上,加快形成实物量、提升贡献率。

  今年以来,《长沙市2023年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十大行动方案》《长沙市加快打造“三个高地”深入实施强省会战略2023年重点任务清单》《长沙市“双五”工程2023年重点任务清单》等文件迅速出台,紧扣全年“三稳”,聚焦发展“六仗”,部署一系列重点举措,推动长沙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根据规划,2023年,长沙将高品质打造湘江—浏阳河百里画廊、湘江风光带、中央公园带。加快黄花机场改扩建,启动建设黄花国际贸易港;加快长赣高铁建设,启动建设长沙火车站与高铁城际多式联运工程;开展智慧电网“630攻坚”行动,累计建成5G基站7万个、公共充电桩2.5万个以上;推进观沙岭片区等重点片区(单元)城市更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493个、危旧房屋200栋。

  酝酿已久的“招商引资突破行动”,在这个春天全面铺开。长沙各级招商部门走出办公室、走进春风里,深入开展乡友、校友、战友、侨友“四友”招商,持续推进“湘商回归”“德企长沙行”等活动,聘请15位知名人士为首批长沙招商引智荣誉大使、招商大使、招商顾问;一支支招商团队奔赴全国重要城市招商引资、招大引强,一趟趟“就业直通车”搭起用工就业供需之间的桥梁,一个个大项目、好项目、新项目在长沙迅速落地、稳步推进。

  科技创新“揭榜挂帅”

  先进制造项目叠出

  橙黄色主钢结构下,挖掘机与涂装设备挥舞着“手臂”,百余名作业工人正在穿梭忙碌,绘就了一幅热闹的建设画卷。

  近日,位于长沙经开区的铁建重工第三产业园项目加紧建设,一期项目预计今年8月建成投产。这间长362米、每跨30米的三连跨钢结构厂房建成后,将使用智能化生产线,实现产品下料、运输、加工、组装等全自动化生产,较传统产线将节省80%的人力成本,生产效率将提高一倍以上。

  构筑“三个高地”,必须着眼抓项目、兴产业。向着先进制造业高地,长沙迎来了继往开来、跨越提升的关键时期。

  围绕2023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以上的目标,全市各级各部门铺排重大项目1850个,预估总投资2063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456亿元。项目实行分层级、分领域、分行业调度,以大会战推动项目建设“量质齐升”,为加快推进长沙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数据显示,今年长沙全市一季度集中开工项目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74个,年度计划投资增加134亿元,分别增长28%和26%。从项目体量来看,突出了大项目引领,投资过百亿元项目有2个、50亿元至100亿元项目8个、10亿元至50亿元的项目38个。从项目类型来看,产业项目唱主角,先进制造业、科技创新等产业发展项目210个,年度计划投资502亿元,分别占项目总数和年度计划投资总量的62%、78%。

  一个接一个项目落地,长沙聚焦于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集中力量打磨战略科技平台,优化科技创新生态,实施“十个重大科技创新标志性项目”、重大科技专项、核心技术攻关“揭榜挂帅”,让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2022年,长沙高技术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科技成果转化合同成交额达750亿元,北斗三号导航SOC芯片等20多项“卡脖子”技术和200多项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高新技术企业突破6600家,长沙创新能力跃居国家创新型城市第8位。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实现“破零”。新增1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总数达11家,居省会城市之首。

  沿着科技创新的脚步不断奋进,3月2日,“强省会・引项目・聚人才”港澳博士创客长沙行活动,在岳麓山大学科技城岳麓科创港正式启动。时隔三年再起航,长沙迎来今年首批50多名来自香港、澳门的博士和青年创客们汇聚,构建好人才交流合作的长效机制,打造有利于科技和人才交流的创新平台。

  今年,长沙将持续做强“三区两山两中心”等战略科技平台,加快推进全省“四大实验室”、湘江科学城等平台建设,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增强科技竞争力。以智能装备、智能汽车、智能终端、先进计算、先进储能、功率芯片为主攻方向,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开放经济沃土深耕

  湘江“吞吐”海潮声

  2月14日,长沙市雨花区2023年湘商回归和来湘创业招商座谈会自贸雨花专场在广州举行,50余名湘商与30余名国际采购商参加招商会。会上,中非经贸合作促进创新示范园、湖南费尼斯进出口有限公司、镁森光电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广州耐力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8家重点贸易企业进行入驻签约,此举将带动电子产品、农产品、日用品等产业链加速发展,未来三年将累计贡献外贸额220亿元,其中大部分为中非贸易。

  越是外部环境趋紧,越要以开放发展求突破。

  尽管地处内陆,但依靠陆、水、空立体交通体系,近年来,长沙开放经济首位度持续攀高,正在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加速走向世界,并实现高质量发展。

  2022年,长沙全市进出口总额为3315.56亿元,比上年增长21.1%。其中,出口额为2462.88亿元,增长27.3%;进口额为852.68亿元,增长6.2%。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外贸成绩单。

  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也是长沙发展赶超跨越的“关键一招”。长沙发展要“走在前、开新局”,必须坚决破除陈旧观念束缚,革故鼎新,推陈出新,以改革开放再领风气之先,全面增强经济社会创新力。

  花香蝶自来。新年伊始,长沙各地政策“含金量”满满。

  2月21日,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第九届会商会以视频形式召开,除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会议提出要推动公共服务一体化,聚焦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等营商环境重点领域和教育、就业、社保、医疗、养老等民生高频领域,分级分类分批编制公布通办事项清单,推进实现更多政务服务事项“跨市通办”“一码通域”,探索“同城待遇”,共同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高质量发展。

  全市开展“万名干部进万企”优化营商环境服务季活动,将选派1万名以上干部走访帮扶1万家以上规上企业及重点中小企业,推动“送政策、解难题、优服务”行动常态化、长效化,相比去年的“千名干部联千企”活动,规模更大、覆盖企业更广。

  湖南湘江新区出台《推进“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上奋发作为勇走前列的意见》,全力支持鼓励“群众敢首创”“人才敢作为”。如今,在湘江新区,从诺贝尔奖得主到中外院士,从优秀大学生到技能型人才,各类人才创新智慧充分涌流,创业活力迸发。

  芙蓉区发布《2023年“服务市场主体 优化营商环境”十二条》,推出12条政策、27项奖励措施,用诚意满满的政策助力企业发展……

  以营商环境之“优” ,促经营主体之“活”,长沙用满满诚意,孕育一方营商沃土。

  2022年度“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中,长沙排名全国第六,国家营商环境评价中7项指标进入全国标杆,是营商便利度提升最快的城市之一。

  今年,长沙将围绕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全面深化湘江新区管理体制和“放管服”、国资国企、投融资、要素市场化等重点改革,推动自贸试验区制度型开放,建设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办好中非经贸博览会等展会。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创建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让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入。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当前的长沙,处于重大战略机遇叠加的历史性窗口期,肩负在全国争先进、在区域作示范、在全省当标杆的时代使命,必将进一步提升“贡献率”,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在推动高质量“强省会”的时代“赛道”上交出精彩答卷!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