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三农”向好,全局主动。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起步之年,新华社记者又一次奔赴三湘四水,把笔和镜头对准广袤的田野乡村,推出《新十村记》蹲点调研报道。
前后历时一个多月,“十村蹲点”小分队调研采访的足迹,从武陵山脉深处的土家村落延伸到洞庭湖区的田间地头。春令已到,三支小分队踏上归程。一个个新意盎然的乡村故事“跳”了出来,它们沾着泥土、带着露珠,充盈着蓬勃向上的力量,让人倍感亲切。本报摘编其报道内容,以飨读者。
新业态
清溪春潮涌,“巨变”续新篇
油菜花开时,走进益阳市谢林港镇清溪村,绿树环绕屋舍,“山乡巨变”主题绘画旁,成群游客徜徉其中,享受田园风光。
60多年过去,作家周立波《山乡巨变》从书中走进现实。百亩荷塘边,建有立波清溪书屋。它由村民卜雪斌的家改造而成,一楼是书店和会客厅,陈列展示周立波的作品,二楼准备设计成民宿。从春节到现在,书屋的游客络绎不绝。
王蒙、艾青、梁晓声等“作家书屋”也陆续落户清溪村。在“文学村庄”的巨大吸引力下,观光、餐饮、民宿、直播等多业态在清溪村应运而生,蓬勃发展。
2018年,清溪村启动整村提质改造,开发了连环画长廊、清溪荷塘、立波梨园等20多个景点,以及清溪剧院、映山红花谷等旅游项目。“农村的发展前景广阔,农业也不再是小说里描写的那样艰辛。”清溪村党总支委员、“90后”邓旭东说。
新基建
水泥路通了,心也就通了
春雨暂歇,云烟飘过山坡,茶枝吐出新绿。小小的后山村顿时忙碌起来。
后山村位于石门县壶瓶山,这里素有“湖南屋脊”之称。后山村是湖南省最后一批通水泥路的村之一。
转变的契机始于2017年。当年,湖南提出,用3年左右时间在全省3.6万个自然村实施通路工程。
2018年,县、乡、村三级筹集资金修建了一条蜿蜒8公里的村路。这条玉带般的盘山路给后山村带来了立竿见影的变化,当年年底,后山村就甩掉了省级贫困村的帽子。
路修好后,终于有老板来收购村里的农产品了,村里的规模化种植养殖也搞了起来,藏于深山的土特产不再为销路发愁。
行走在壶瓶山,后山村这样的变化比比皆是。近7年来,全镇基础设施启动项目1209个。边远山区群众物资输送、外出就医、上学读书方便了,擦亮了“湖南屋脊”壶瓶山旅游名片。
新模式
种粮大户村,有了新愿景
沅江市共华镇福安村的田野上,油菜花随风摇曳,春的气息扑面而来。
趁着好天气,福安村党总支书记钟学安正组织村民维修机械、搬运化肥,准备即将开始的春耕。
福安村是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村”。前些年,村里耕地有限,大户们凭借过硬耕作技术,纷纷外出租田种粮,足迹遍布湖南大多数产粮县,远的还到了江西、湖北。
钟学安说,近些年走出去的种粮大户有200多人。大户出去了,村里的一些田却抛了荒。2018年,福安村成立益农服务社,试着把闲散土地流转起来搞规模化经营。
4年下来,服务社流转的土地规模由当初的173亩扩大到近3000亩,还建成了烘干厂和储粮仓。
钟学安介绍,福安村的益农服务社是由全体村民持股的,服务社赚了钱,村民人人有份。这几年服务社干得红红火火,村集体收入也超过了150万元。
新渠道
萝卜“突围”了,村民乐呵呵
走进涟源市桥头河镇新塘村,田野间满目青翠,萝卜、白菜、芹菜等各式蔬菜长势喜人。
新塘村所在的桥头河镇是湖南省农业特色小镇,尤以萝卜种植历史悠久为特色。“桥头河萝卜”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商标。当地民谚说:“桥头河的萝卜不放油,筷子夹起两头流。”
火热的新塘村萝卜,也曾面临“有品质没销路”的困境。近几年,镇上建起辐射周边种菜村的大型蔬菜交易市场,搞起了冷链仓储中心,在周边城市设立了“桥头河蔬菜”品牌直供点,与村里主要种植大户签订了收购合同,吸纳了500多人就近就业。
如今的新塘村,已经形成了从销售配送、冷链仓储到精深加工一整套产业链条,桥头河的萝卜卖到了娄底、长沙、广州、北京……从田地到餐桌,新鲜萝卜能够“当天达”“隔夜达”。
目前,桥头河全镇蔬菜产业综合产值接近10亿元,其中萝卜种植产值突破2亿元。
新科技
院士请到家,辣椒上太空
立春刚过,一个好消息在岳阳市湘阴县樟树镇文谊新村迅速传开:被村民们视为“宝贝疙瘩”的辣椒种子,经历了6个月太空旅行,马上要回乡了!
去年,樟树港辣椒种子跻身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太空诱变育种项目,163.1克樟树港辣椒种子由此开启太空之旅。
樟树港辣椒是樟树镇独有的辣椒品种。每年4月刚上市时,288元一斤还供不应求。但由于种性退化,这个在当地传承上百年的品种一度产量不高、抗病性差,加上受外地早熟辣椒、“山寨”品种的冲击,市场一度急剧萎缩。
紧要关头,湘阴县请来著名的“辣椒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邹学校等专家到村里蹲点指导,推进樟树港辣椒种子提纯复壮工程。
邹学校带领团队在当地设立了院士工作站,每年从数以万计的辣椒苗里找出最纯正的几株,为种子提纯复壮。经过不懈努力,樟树港辣椒抗寒、抗病、抗虫性大幅提升。如今,樟树镇有1万余人从事辣椒产业,2022年产值超过4亿元。
新生计
从前“怕风吹”,现在“盼风来”
对老渔民熊玉兰来说,洞庭湖的风曾带给她苦痛的记忆。“世世代代生活在湖里,最害怕刮风,吹得小船不停地晃,有次一家人差点都掉到水里。”
2021年,包括洞庭湖在内的长江流域重点水域正式进入“十年禁渔期”。熊玉兰一家把家安在了岳阳市君山区钱粮湖镇六门闸社区。“上岸了,怎么养活自己?”这是熊玉兰一家上岸之前最担心的事。
过去,熊玉兰和丈夫会把不便于保存的鱼制成风干鱼,销售给岸上的小饭馆。“卖得还不错,所以当时打算从外面购买鲜鱼,加工成风干鱼赚点钱。”熊玉兰说。
“六门闸社区共有上岸渔民76户,其中无田无土的专业渔民36户,他们不少上岸后都开始加工风干鱼。”六门闸社区党总支书记杨健告诉记者,为了扶持产业发展,当地建设了晒鱼长廊,并成功将风干鱼申报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以前怕风吹,现在是盼风来,快点把风干鱼做好卖出去。”熊玉兰笑着说。
新风尚
“排场”不讲了,新风树起来
“没有压力,轻松自在,又过了一个清清爽爽的开心年!”华容县三封寺镇华一村村民谢辉说。
华容县位于洞庭湖腹地,是全国闻名的粮棉油鱼生产大县。因物产丰饶,华容民间素来讲面子,可久而久之,也形成了相互攀比的陈风陋习。
华一村党总支委员陈政芳皱起眉头告诉记者,那时村里家家户户讲排场,比着放炮,早上一开门就浓烟滚滚。过年前后还是办酒高峰期,每家每年“人情债”平均大几千元。
“幸亏前些年县里出台移风易俗政策,村里推行,终于给‘人情债’的恶性循环画上了句号。”华一村党总支书记刘再跃介绍,按照县里“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不办”政策,村里所有党员干部都签了承诺书,带头转风气。
村民熊长江家里添孙,原打算办酒庆祝。村红白喜事理事会知晓后马上登门劝导。最后老熊心服口服,“他们讲得对,这个办酒风硬是要停下来。”
新治理
红梅花开艳,干群一条心
立春后,衡阳县西渡镇梅花村红梅花开正艳,络绎不绝的游客走进村里赏花。
梅花村如今农旅融合的“火热”可是来之不易。梅花村虽然毗邻县城,但过去村级组织软弱涣散,村民“一盘散沙”,“守着金饭碗没饭吃”。
2015年,返乡能人、种粮大户刘准当选村支书。新的村两委选择了以党建为突破口,在全村党员中引入“积分制”管理,通过设岗定责,引导党员发挥先锋作用。谁英雄,谁好汉,“积分榜”上看一看。
“获得相应的积分可以兑换生活物资、获得信用评级银行贷款等,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村风民风,增强了村组织的凝聚力,在乡村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刘准说,自推行“积分制”以来,梅花村先后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湖南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
2020年,村里筹资发展乡村旅游,如今,项目已扩展至30多个,集体经济收入突破200万元。
新理念
护好“老房子”,乡愁“换票子”
走进张家界市永定区王家坪镇石堰坪村,油菜花竞相绽放,一幢幢错落有致的土家吊脚楼映入眼帘。
“以前,村里人大多外出打工,家里木质结构的房子没人住,变得破败不堪。他们攒到钱后,都想回来重新盖砖房。”王家坪镇文化站原站长李炎雄说,多年前,很多人还未意识到土家吊脚楼承载的文化价值,纷纷要把祖宅吊脚楼改为更洋气的别墅。
“村镇干部一家家上门做工作,呼吁大家保护好土家文化根基。”李炎雄说。
得益于石堰坪人的坚守,2013年,石堰坪古建筑群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村支书李英介绍,全村现存182栋保存完好的土家吊脚楼,多建于明清年代。村里以“修旧如旧”为原则,组织专业团队对古建筑、乡间小路等进行了修缮保护。
“近年来,村里独特的吊脚楼建筑群,以及扬叉舞、糊仓等土家特色歌舞和农耕文化活动,吸引了源源不断的游客。”李英说,2022年,全村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实现旅游收入约500万元。
新职业
返乡当“管家”,吃上“旅游饭”
作为张家界市武陵源区协合乡龙尾巴村梓山漫居民宿的一名管家,吴悠早在客人出发前2天,就开始了和对方的沟通。
在龙尾巴村,像吴悠这样的民宿管家,还有数十位。由于紧邻武陵源核心景区,龙尾巴村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自然景观资源,近年来,当地通过吸引投资和返乡创业,打造精品民宿集群。目前,村里已有13家中高端民宿,另有8家民宿在筹建中。
“绿水青山是我们能吃上‘旅游饭’的前提。”村干部李秀英说,近些年,随着一系列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措施的推进,龙尾巴的村容村貌发生巨大变化,不少村民吃上“旅游饭”。
民宿管家这一职业群体也在不断壮大。2022年,民宿管家被纳入新版国家职业分类,成为一种“新职业”。
(节选自3月4日《新华每日电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