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奕樊
“随着我国通用航空产业稳步发展,我国航空应急救援事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时代。”3月4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专职总师、高级技术专家单晓明在接受湖南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航空发动机研制是单晓明的老本行。30多年来,单晓明坚守在航空发动机的设计研发工作一线。作为航空领域科技人员代表,单晓明今年将继续为通航发展发声,围绕“加强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提出自己的建议。
航空应急救援体系涵盖了航空应急救援基地、救援机队及设备、救援队伍以及救援支持保障体系,是一个立体化、综合性的应急救援体系。“加强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是应对国家非传统安全挑战的迫切需求,但目前我国的航空救援体系仍处于初级阶段,航空应急救援力量薄弱,远远不能满足我国的应急需求。”单晓明介绍。
航空应急救援是处理突发事件和灾难以及救援行动的生力军。“在现实情况中,我国航空应急救援难以整合资源形成救援合力,不能充分发挥通用航空应急救援的时效性。”单晓明通过调研走访发现,航空应急救援领域还存在政策机制保障力度小、民用航空装备制造水平低等问题。
如何走好与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之路?单晓明建议,一方面要加强顶层设计,布局“航空应急救援力量一张网”,建立统一组织、统一指挥、科学调度、能聚能分、机动灵活、互帮互助的资源配置机制;另一方面,要推动空地融合,打造“飞机+地面队伍”救援新模式,增强特殊救援环境条件下及重特大灾害应急救援的实战能力。同时,要鼓励各级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向通用航空运营企业购买应急救援服务。
“最重要的还是要自主自强,不断提升我国航空应急救援装备国产化水平。”单晓明表示,要鼓励企业不断提高研发创新水准,不断增加航空应急装备数量、种类,提升装备性能,全方位提升装备制造能力和国产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