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3年02月28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制胜产业新赛道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苏晓洲 白田田

  作为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中国产业发展面对激烈竞争。中国在重点领域提前布局,着力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通过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提升传统产业竞争力、通过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新的增长引擎、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一系列重大布局和关键动作,巩固了传统优势产业的领先地位,又不断创造新的竞争优势。

  中国制造正抓住全球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过程中孕育的新机遇,开辟新领域、制胜新赛道。

  在传统产业中打造朝阳企业

  湘江之滨的湖南华菱湘潭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昔日背负沉重的绿色发展包袱,如今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和湖南省工业旅游示范点。

  在湘钢工作了大半辈子的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喻维纲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公司这些年持续推进系统化超低排放改造,湘钢目前吨钢能耗、万元产值能耗、水重复利用率等指标均居行业先进水平。

  随着“黑色冶金”实现“绿色蝶变”,传统产品“普钢”品质提升成为“优钢”,产品门类拓展到汽车、造船等高端领域,“优钢”正向“特钢”跨越。

  “近些年市场跌宕起伏引发海内外钢铁行业大洗牌,湘钢不但屹立不倒反而发展壮大。”喻维纲说,“钢铁行业是传统产业,但我们志在做长盛不衰的朝阳企业。”

  在传统产业中打造朝阳企业,正是产业改造升级的形象表达。

  2022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狠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过去十年,我国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深入实施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工程,开展淘汰落后产能专项行动,持续实施消费品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行动和重点行业质量提升行动。

  “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发展方式。”采访中,专家们强调,现代产业体系发轫于传统产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一个重要举措就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总结而言,要在以下三个方面着力。

  ——用技术创新提高生产效率。

  ——用真金白银提供有力支持。

  ——用有效政策稳定产业迭代。

  因地制宜育“战略新兴”

  前不久,随着湖北省内单体最大集中(共享式)储能电站——大唐龙感湖100MW/200MWh储能示范项目完成冲击送电,“中车株洲所”担纲的这个项目正式进入并网运行阶段。作为“高铁领跑者”中国中车骨干企业——中国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如今五成以上约200亿元营业收入来自“机车”“铁路”之外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全国人大代表、“中车株洲所”董事长、党委书记李东林告诉记者,公司紧盯国家“双碳”战略,大力布局以“风光水储氢”为主的新能源产业等领域构建新增长引擎。“11个国家级科研创新平台、5个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5个海外技术研发中心和3个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是我们把握未来的实力和底气。”

  中南大学“三高四新”战略研究院院长王昶说,以大数据、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拓宽未来发展空间的新支柱、新赛道,对我国抢占科技竞争制高点、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在电子信息、轨道交通、工程机械、汽车等领域涌现出一大批发展潜力大的优质企业和产业集群,成为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2021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13.4%,比2014年累计提高5.8个百分点。

  中南大学“三高四新”战略研究院相关专家团队研究认为,北京、上海应依托强大的科研实力和商业化应用市场,适合发展新一代半导体材料、纳米材料、石墨烯材料等前沿新材料;内蒙古、江西可以抓好稀土产业优势,大力发展稀土应用产业,建设集稀土研发、生产、应用和推广于一体的世界级稀土产业基地;湖南宜充分利用本地有色冶金、工程机械、轨道交通等产业实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

  融“软件数据”兴实体经济

  2022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上披露的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45.5万亿元,成为中国稳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中国先进制造业界一个广泛的共识。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三一重工等企业实现了“有中提升”。三一重工联手腾讯等创建“根云”工业互联网平台,已接入高价值设备数十万台,采集近万个参数,连接数千亿资产,既为客户开拓超百亿元新业务,也使维修效率大幅提升、易损件备件呆滞库存显著下降;使用大量人工智能装备,推动“机器换人”促使劳动生产率、良品率翻番速率提升;生产流程自动化、柔性化布局,生产过程由厂家主导转型为消费者主导……“或许当大家认为三一是一家软件公司时,我们就转型成功了。”全国政协委员、三一重工董事长向文波说。

  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王昶、中南大学“三高四新”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姚海琳等人认为,数字经济新技术正深刻改变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未来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需要进一步引导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充分挖掘工业互联网发展潜力,建设更为安全高效的数据要素市场,健全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并积极参与全球数字治理进程,不断突破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面临的体制障碍和政策约束。

  以“两业融合”强先进制造

  在电子消费服务业长袖善舞的游戏科技,如今也进入了先进制造领域。

  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是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现代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国“两业融合”步伐不断加快。

  特别是201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5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到2025年,形成一批创新活跃、效益显著、质量卓越、带动效应突出的深度融合发展企业、平台和示范区。

  业内人士认为,以“现代服务”强“先进制造”,可以探索的路径很多:推动先进装备制造企业向系统集成和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数字转型;构建电子信息全链条研发与生产全产业体系;强化研发设计服务和制造业有机融合;做优做专重点领域工程服务业;推进“低碳双减”与节能环保设备制造与生产服务协同发展等。

  专家建议,未来需要着力培育“两业融合”成效明显的先进产业集群、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布局和功能、构建融合型的人才队伍并积极培育新业态和新模式。相信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推进深化“两业融合”将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原载2023年第9期《瞭望》,有删节)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