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2月20日讯(全媒体记者 彭雅惠)2月19日,记者从洞庭湖候鸟保护国际论坛暨国家林草局候鸟动态监测保护国家创新联盟年会上获悉,去冬以来,37.83万只候鸟在洞庭湖区域越冬,其中,罗纹鸭数量最多,成为湖区“第一大鸟族”。
省林业科学院、湖南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研究人员介绍,近年来,我省全面清退了湖区污染企业,清理湖区自然保护区内欧美黑杨,打击非法采砂,拆除湖区矮围,不断增强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多样性、稳定性,并在情况不佳年份为湖区候鸟补水、补食,多措并举吸引越来越多候鸟在洞庭湖区越冬。
2012年,91521只小白额雁成了湖区数量最多的鸟类;从2015年开始,豆雁连续5年蝉联“冠军”,个体数量从127207只逐年上升至233290只,几乎翻倍;2022年,洞庭湖越冬水鸟数量创历史最高纪录,达40.4万只,其中豆雁数量接近30万只;2023年,罗纹鸭以总量20.7万只、占比36.03%的明显优势,成为数量最多的越冬候鸟。
据了解,经历2022年特大干旱后,洞庭湖水位记录创多年同期最低,湖区水域面积大幅缩减,适宜候鸟栖息的湿地面积急剧缩减,因此今年越冬候鸟数量较上年有所下降。但国家重点保护鸟类数量反而增加了近万只,国家“十四五”抢救性保护的极度濒危物种黑脸琵鹭也时隔5年再次现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