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3年02月09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水稻架起怀化陵水民族团结“彩虹桥”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佳俊 通讯员 周森林 

  “肖老师,今天我家称了肉杀了鸡,到我家吃饭去。”农历正月十五,海南陵水黎族自治县,黎族老乡黎业生在田埂上遇见了怀化市农科院教师肖俊良,一把抓住他的手臂,拉着就往自家院子走。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每年9月至翌年5月,来自全国各地的农业科研人员追随着袁隆平的脚步,像候鸟一样飞往海南,利用当地独特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种质资源,开展杂交水稻南繁育种工作。

  队伍中,每年都有成百上千来自怀化的南繁人,他们与当地的黎族老乡同吃同住同劳动,一边承接着农业科研任务,一边帮助黎族老乡发展农业生产,帮助他们走上致富路。

  1996年,怀化侗族小伙肖俊良刚参加工作就跟着老师来到海南陵水,开展南繁育种工作。20多年来,肖俊良不仅为当地黎族老乡提供了优质水稻品种,还指导他们如何播种、施肥、打药、除草。在肖俊良等人的指导下,黎业生一家依靠自己的双手脱贫致富,从茅草屋搬进了现在的三层小洋楼。

  能够带领大家脱贫致富的怀化老师们获得了当地黎族老乡的尊重,逢年过节,老乡都会热情地邀请他们去吃饭。

  在黎业生家中,肖俊良吃着丰盛的饭菜,思绪也一下被带回了15年前。2008年1月,我国南方出现建国以来罕见的持续大范围降温、降雪和冰冻天气,受其影响,海南也出现极端低温天气,造成南繁团队的繁殖材料减产。4月收获时,天气预报又预测有台风,为了避免繁殖材料遭受毁灭性损失,黎业生和当地的黎族老乡自发地帮助南繁团队一起抢收、转移、烘干种子,两天两夜未合眼。

  “最后一天晚上,把所有种子都抢收、烘干完之后,我们每个人倒头就在装种子的袋子上睡着了,尽管周围蚊虫飞舞,但我们都睡得很香。”肖俊良回忆道。

  20多年来,怀化的南繁人与当地黎族老乡们互相帮助,结下了深厚的民族情谊。每年5月,育种团队回家的时候,也是海南特产大青芒成熟的季节。当地人总是会给老师们带上满满一箱子大青芒。

  怀化和陵水虽相隔千里,但一粒小小的水稻让两地之间架起了一座友谊深厚的民族“彩虹桥”,使民族团结进步之花越开越艳。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