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史卫燕 柳王敏 余春生
“来来来,大家坐下来,多吃点!一年忙到头,咱们今天也休息休息。”
时值岁末,晚饭一过,湖南省新化县吉庆镇油溪桥村村民往村里活动中心赶。村支书彭育晚站在门口等候大家,手上拿着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他总爱往村民家里跑,每次都要在本子上记录家里人的情况、产业发展状况等。
村民们有说有笑,边吃边聊。2022年,全村接待游客10万余人,带来餐饮住宿等消费1200万余元,甲鱼产值84万余元……彭育晚介绍完村里的发展情况后,抓了一把瓜子,和大家聊了起来。
油溪桥村,在重峦叠嶂的大熊山脉中,属于偏僻中的偏僻者,加之石灰岩地貌,村里饮水、灌溉困难,“有女不嫁油溪桥,一年四季为呷愁”这句歌谣远近闻名。
而如今,全村有286户868人,成了四邻八乡有名的富裕村。
“曹中云,今年家里怎么样?”
曹中云在村里的农家乐做服务员,话不多,脸上总是带着笑,“今年挺好的”。
近年来,油溪桥依托生态优势,大力开发峡谷漂流等产业,同时依托本地特点,实施“一村多品”“一户一特”“一户多业”,探索特色农业。彭育晚带着村干部出去拓展旅游市场,还一家一户上门指导农户因地制宜把种养殖产业做精。夏秋出现干旱,彭育晚急得睡不着,通过打通水果商等下游合作渠道,为村里保底收购橘子、柚子、桃子等。
“咱们算算啊,你在村里办的农家乐做服务员,工资一个月3200元,七月份咱们村分红,你家分了4000元,柑橘村里按6元一斤保底收购,桃子3元一斤保底收购,加上稻田养甲鱼,种植养殖加起来大概2万元,那么年收入在6万元左右,没错吧?”彭育晚说。
“没错没错,支书算得准。”曹中云笑呵呵地说。
“支书,咱村啥时候能成立一个大的牛交易市场啊,我想把草原牛接到南方来。”人称“彭老板”的彭建才说话中气十足。
43岁的彭建才正值壮年,前些年因父母疾病致贫,妻子也和他离了婚。2017年,在村里的发动下,开始搞养牛合作社。小牛变大牛,现在他家牛圈里养着150头牛,通过自动化、机械化经营,效益很好。在奋斗的过程中,他遇到了一样在创业的现任妻子,二人走到了一起。
“这个想法很好,我去内蒙古看了,草原牛耐寒、体质好,目前的市场行情,一头牛能够挣4000元,在南方很有竞争力。”彭育晚说。
“支书,咱们大家都能养牛吗?”不知谁问了一句,大家都安静下来。
“当然,下一步咱们把牛交易市场做好,带动本村和附近村庄一同致富!”彭育晚说。听到这里,村民一起鼓起掌来!
年年新目标,每年不一样。从省级贫困村到全国文明村,油溪桥村探索“村委+投资商+合作社+农户”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做到振兴路上每个人都不掉队。
彭育晚又看了看人群,问道:“阳叔,您家怎么样?”
阳新和家过去在村里是有名的困难户。他今年70岁了,孙子孙女都在读书,几年前老婆得了乳腺癌,家里穷得揭不开锅。在政策帮扶下,阳新和顺利脱贫。
“党的政策好啊!今年家里通过养殖甲鱼,还有种柑橘、花生、黄豆,增收了1万多块钱。”阳新和说。
一般户、富裕户、脱贫户,在彭育晚笔记本的“年度账单”上,每一户都有所发展。一山青黛、十里长堤、千亩桃园,2022年趁游客较少的时间段,村里升级了旅游基础设施。彭育晚相信,抓住机会修炼好“内功”,新年一定可以“开门红”。
(新华社长沙2022年12月3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