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评论员 杨兴东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为期40天的春运将于2023年1月7日正式启动,广大农村地区即将迎来返乡潮。伴随着人流量的急剧增加,新冠病毒感染实行“乙类乙管”后,医疗资源相对薄弱的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如何得到保障?不久前召开的国务院联防联控会议新闻发布会强调,农村疫情防控最主要的是做好“能下”“能上”两手:药品要能送下去、重症能够转上来。
“能下能上”,打通农村医疗资源的“神经末梢”。春节前后,广大农村地区或将迎来第一波疫情峰值。12月24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重点抓好农村新冠疫情防控,严格落实属地责任。”同日,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召开全国农村地区新冠疫情防控工作视频会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日前还专门印发《加强农村地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健康服务工作方案》。抓好农村地区疫情防控这件大事要事急事,关键是依托县域医共体提升农村地区新冠肺炎医疗保障能力,充分发挥分级转诊机制的作用。
与病毒的斗争多一份主动,就更多一份信心。农村地区有着规模庞大的老年人和妇女儿童群体,“一老一少”的疫情防控任务尤其重。相对于城市而言,防疫药品资源、重症救治资源相对短缺。新一波疫情峰值来临之前,需要各方把困难估计得更充足一些,把各项应对措施做得更扎实一些。比如镇村卫生机构要摸清农村老年人、孕产妇和留守儿童等人员健康情况,省市层面在药品、设备、人力、资金等方面,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支持保障力度。唯有如此,才有可能做到平稳度峰,努力压平感染曲线。
应对病毒挑战,办法总比问题多。三年疫情防控,我们形成了最充沛的应急能力。截止到12月25日,全国重症医学床位总数是18.1万张,也就是每10万人有12.8张,接近发达国家水平。目前,湖南各有关部门正协调重点保供企业加快生产各类防疫药品,动态监测和调度防疫药品、短缺药、常用药的生产、采购响应、库存和配送情况。眼下,对农村疫情防控而言,对可预见的“医疗资源需求激增”,应该说,我们已有充足的准备。下一步,重点是进一步确保医疗资源畅通,充分优化农村医疗资源配置,让紧需群体关键时候能用上药、看上病,尽最大可能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