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观察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2年12月27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生态雨花 绚美绽放
——长沙市雨花区打造“绿心之芯”纪实

  雨花区绿心面积占长株潭绿心13%以上,他们“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肖志阳 摄

  欧阳倩

  时间,刻录着区域的脚步。

  从党的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到今年召开的党的二十大明确我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这一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长株潭生态绿心,是湖湘大地的绿色明珠。

  从“区域项目协同”到长株潭一体化“十同任务”,省级层面高位协调、市里层面全面协作,区级层面主体推进……一幅青山绿水、江山如画的生态文明建设美好图景,正在三湘大地铺展;一场关乎人民福祉、关于未来永续发展的绿色变革,已经开启征程。

  长沙市雨花区地处长株潭绿心核心区域。雨花区深知,守护长株潭绿心,是发展所需,也是应尽之责。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雨花有着生动实践。

  传承——站在更大的层面审视自身发展

  地处长株潭都市圈桥头堡,雨花区绿心面积达183.84平方公里,占长株潭绿心1/3以上,占长沙市绿心面积约2/3。

  该用什么样的视野来看待自身与长株潭生态绿心的关系?这是一种理念的传承与践行。

  201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湖南时指出,建立生态绿心是保值的、增值的,是长株潭和其他城市群的一个重要区别。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长株潭一体化发展要继续抓下去,抓出更大成效”。

  从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生态文明目标,到党的十九大将“建设美丽中国”提升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高度,再到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保护长株潭生态绿心,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嘱托、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长株潭一体化、承载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实践。 

  用十年光景,去践行、推动一个观念,这样的成效是显而易见的。

  这些年,湖南严格落实《绿心保护条例》《绿心地区总体规划》。绿心实现了“三个转变”,由被动保护向主动生态建设转变,由生态维持向生态提升转变,由活动禁止区向生活共享区转变。

  雨花区在省委、省政府,长沙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把自身的发展融入长株潭发展浪潮,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各个方面。

  据介绍,践行“两山”理念、落实绿心保护,既是雨花区责无旁贷的使命担当,更是雨花区刻不容缓的时代命题。雨花区将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统筹好总规设计与雨花局部、开发与保护、刚性与弹性、投入与产出等关系。

  前行——落实绿心保护是善待脚下的土地,也是善待区域的未来

  雨花区早已在行动。

  从2018年起,按照中央环保督察组和省、市关于绿心地区工业企业退出相关工作要求,雨花区成立专班并研究出台《雨花区跳马镇绿心地区工业企业退出奖补办法》,为退出企业的转型发展牵线搭桥。

  截至2019年底,该区绿心地区196家需退出的工业企业,除41家通过绿心总规局部修改调出外,其余155家已全部关停。

  绿色产业导入等工作随之推进。比如,长沙跳马涧建材有限公司关停退出前,主营水泥生产和混凝土制造。退出绿心后,雨花区促成该公司与盛湘华教育管理有限公司合作,建设为盛高级中学。一所现代化高中将在长株潭崛起。

  打造“具有世界影响的城市群生态绿心、彰显湖湘特色的长株潭中央客厅,人民美好生活的高品质共享空间”——长株潭绿心中央公园是绿心保护的开篇巨制。

  其中,由雨花区承建的花卉园艺博览园是长株潭绿心中央公园4个的示范项目之一。未来,在花博园世界馆,八方宾客可参加碳中和高峰论坛;在花博园中国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体系可得到集中展示,在花博园湖湘馆,可观赏龙头企业及合作社的名优特新花木。

  此外,雨花区还承担了48个项目建设,包括15个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公园,也包括19公里的主干绿道和驿站,8个交通项目和12个特色村落和2个特色小镇。

  今年11月,长株潭绿心中央公园的起步工程——绿道已启动建设。

  “起笔”洞株公路,“笔锋”向南掠过石燕湖景区,“笔墨”向金屏大道以及圭塘河两厢晕染开来,这条绿道慢行系统环山绕水、穿林入园,通过林荫小路、滨水空间、天然氧吧等,串起居民幸福的诗意生活。

  今年,雨花不仅“拾掇”起满眼碧绿,也收获了发展的空间。

  12月的长沙,寒风凛冽。一支10余人的队伍,行走在雨花区跳马镇的农村里。他们手持地图,对照着地图定位。他们走走停停,每到一处询问情况、标注情况。

  据介绍,在省里划定长株潭“三区三线”雨花区范围后,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高度重视,亲自带队实地勘查,紧密对接项目落地,一周一调度,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加快推进雨花区绿心中央公园重点项目建设。

  “三区三线”划定后,雨花区拓展城镇开发边界10.1171平方公里,国土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雨花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吴平辉表示:“我们将守护好雨花绿心,亮出雨花‘一心两河两园’最美丽的底色。规划建设‘绿心全域美丽大花园’,打造圭塘河景观带与浏阳河百里生态画廊,更新提升省森林植物园与省林科院公园。推动绿色生态低碳发展,加快推动省花博园、省花木产业示范园、岳麓山实验室(林科院)等重点产业项目建设,打造‘两山’理念的湖南样板。”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图景,正在雨花徐徐展开!

  情怀——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

  雨花要许给全市、全省,要许给子孙后代一个什么样的“绿心之芯”?

  他们的回答是:必须对全社会负责,不因一己所欲损害整体区域的共同利益;必须对子孙后代负责,不因片面追求高速增长而使长远的发展失去依托。

  ——民生,民生始终是底色!

  雨花绘就着品质生活的新场景。

  从今年初起,跳马镇结合“洁净雨花”工作,号召村民整理好庭院空间,房前屋后的菜园、果园整齐划一焕然一新;种下的花卉苗木摇曳生姿、一步一景。一处院落,就是一处小型花园。车在乡村路上穿行,以红花檵木园为主打,彩叶植物园、精品园、盆景园、紫薇园等相得益彰的精品项目满眼缤纷惹人心醉。

  以树构景、以景卖树、种景卖景,做到“四季有园、时时闻香、处处是景”!雨花区在增加村民收入的同时,还美化了居住环境,提升了村容村貌。

  雨花打造着乡村振兴的新样板。

  在雨花区广袤农村,80%以上的村民从事花木种植相关行业,这里还有着155家园林公司和苗圃、38家园林绿化施工(设计)公司、70余家专业合作社,从业人员达到5万余人。13万余亩的种植面积,客商遍布全国各地,这里也是“百里花木走廊,万亩苗木基地”的核心区域。

  雨花区借力花木产业,把“绿水青山”“人潮花海”变为当地群众增收的“金山银山”。如今,雨花区观光农业发展高歌猛进,育景园等11家以花木为背景的现代农庄,年接待游客达10余万人。

  农民纷纷转型,干起了园艺、导游、园林工程设计,还有农民评起了职称、当起了新型职业农民。以人才为核心,雨花区苗木产业转型升级加速推进。当前,雨花区加快实施“三大升级战略”,推动“三大转变”。即实施提质增效的结构升级战略,推动花木生产由中高速增长向中高端提升转变;实施开放辐射的市场升级战略,花木市场由分散型经济向总部型经济转变;实施多元融合的产业升级战略,花木产业由单一产业向全产业链转变。

  雨花探索着生态价值转换的新途径。

  雨花区承接的3大代表性产业项目——湖南省花木产业示范园、种业研发中心和新能源汽车研发中心,通过绿色创新、智造引领、服务跃迁,培育绿色转型发展的新业态和新模式,促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

  今年5月,湖南省花木产业示范园在雨花区挂牌成立。目前已启动示范园产业策划和规划编制工作,完成5个精品花木种植基地选址。在双溪港基地,835.12亩的花卉苗木基地还将推动品类结构的更新与升级,并试水生态数据大数据采集。

  一个个“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故事,诠释着绿心生态保护的担当与作为,汇聚成雨花高质量发展的动人景致。

  路虽远,行则将至。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向着“具有世界影响的城市群生态绿心、彰显湖湘特色的长株潭中央客厅,人民美好生活的高品质共享空间”的总体目标——

  雨花,踔厉奋发,毅勇前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