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理论·学习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2年12月13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思政课育人实效

  易锦 王蓉 欧甜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两个结合”重要论断,是我们党百年来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为高校进一步推动思政课守正创新提供了科学指引。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如何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帮助青年学生坚定信仰信念信心,进而提升思政课育人实效,是当前思政课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筑牢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变革转型时期,各种社会思潮交锋相融、起伏跌宕。培养和塑造青年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不能脱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的浓厚人文环境和文化精神土壤。同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高校思政课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思想理念的挖掘和阐发,使马克思主义从“在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转化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青年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提供引导路径。在具体阐释中要注重从青年学生的民族文化诉求特点出发,回应青年学生信仰之需,让青年学生领会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重要性;从注重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出发,解答青年学生信仰之惑,让青年学生领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科学性和真理性;注重“史论著”三者相结合,运用“故事叙事”和“理论叙事”的形式与技巧,增强青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认同和心理认同,引导青年学生定位人生信仰坐标,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激活中华文化基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信念。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力者、继承者,青年学生能否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兴衰成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的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思政课要把这些理念和思想同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按照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挖掘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文化根基,挖掘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脉络,讲清楚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独特性、深厚性和前瞻性,引导青年学生运用辩证思维来看待世界、思考问题,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

  坚定中华文化自信,提振民族复兴伟业信心。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借鉴和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要素和有益经验,既是依托文化自信凝心聚力推进民族复兴的呼唤,也是激励青年学生与民族复兴伟业同频共振的要求。思政课要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讲好中华传统文化故事,开展各类实践活动,使青年学生充分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讲清楚中华民族创造的丰富文明成果,阐明中华文明在思想文化、技术革新、社会制度等诸多方面,对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的重大推动作用;讲清楚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与伟大成就对世界历史进程和人类文明发展的积极影响,充分激发青年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提振青年学生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激发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加深青年学生的民族情怀和政治认同,引导青年学生主动将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转化为爱国之行,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作者单位: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本文系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骨干队伍建设项目20GG014的阶段性成果)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