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奉永成
通讯员 肖坤林
12月7日,邵阳县蔡桥乡水口村组织10余名村民,对村里茶油林进行管护。邵阳县是全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该县因地制宜发展茶油等特色产业,壮大立县主导产业,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增强后劲。
十个指头有长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也要根据各地实际各有侧重。
今年,湖南将绥宁县、城步苗族自治县、邵阳县、桑植县、安化县、沅陵县、溆浦县、麻阳苗族自治县、通道侗族自治县、新化县、泸溪县、古丈县、保靖县、永顺县、龙山县等15个县确定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简称“重点帮扶县”)。出台《关于支持十五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跨越发展的意见》,在资金、项目、乡村治理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推动重点帮扶县加快发展。
补短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今年5月,泸溪县浦市镇黄家桥村村民吴云水向县里反映,由于路不好走,村民往田里运输农资很不方便。县农业农村局得知后,根据相关规定,在黄家桥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中,新增一条机耕道。
纵观15个重点帮扶县,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曾经贫困程度较深,基础设施欠账多。在脱贫攻坚征程中,虽然基础设施有了改善,但离乡村全面振兴的目标还有差距。
持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湖南对15个重点帮扶县优先支持实施一批交通、水利、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项目,大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统筹交通项目建设更多向进村入户倾斜。
省发改、商务、农业农村、乡村振兴等部门相继出台配套政策,形成“1+N”政策支持体系。每年从中央和省级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中切块安排6亿元,用于15个重点帮扶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产业发展,补上产业发展短板。组织省内较发达地区与15县开展劳务协作,探索以政府采购等方式推动就业帮扶车间持续发展。
兴产业,提高绿色发展水平
今年,绥宁县投入资金超10亿元,实施30余个乡村振兴项目,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全县楠木等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促发展,产业是关键。湖南大力支持15个重点帮扶县集中资源重点发展1至2个特色主导产业,制定“一县一业”产业发展方案。在15个重点帮扶县开展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提升行动、企业上市“金芙蓉”跃升行动和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百企千社万户”工程,支持15个重点帮扶县培育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壮大县域主导产业。
开展对口帮扶、产业协作行动。今年,湖南组织省国资委、长沙市对口帮扶15个重点帮扶县,对口帮扶每个县建设1个产业“飞地园区”。全省150余家知名民营企业纷纷“下乡”,与15个重点帮扶县开展结对帮扶。
推动实现绿色发展,打造“水美乡村”。湖南对15个重点帮扶县在国土绿化、生态工程、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推进绿色低碳生产方式,推动农业生产绿色发展,一批“水美乡村”在三湘大地拔节生长。
抓关键,大力引导人才下乡
11月22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对来自保靖、龙山等县的35名优秀“金融村官”进行了表彰,鼓励更多的“金融村官”走进田间地头,为乡村振兴贡献金融智慧和力量。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湖南推进省级机关干部与县乡干部双向挂职任职,根据15个重点帮扶县的需求,选派科技副县长、科技特派员和“三区”科技人才到重点帮扶县,以“一县一团”方式,为重点帮扶县组建科技专家服务团。大力引导优秀人才扎根农村,并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培育计划,帮助15个重点帮扶县建强基层组织,带领乡村加速发展。
人才下乡,引领乡村新变化。今年,15个重点帮扶县积极开展文明村镇建设,推广清单制、积分制、屋场会等乡村治理经验做法,构建起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通道侗族自治县实施“思想铸魂、文化惠民、价值导向、文明提升、环境改善、家风建设、移风易俗”等七项文明实践工程,有效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确保到2025年,15个重点帮扶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左右,实现跨越式发展。”省乡村振兴局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