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观察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2年12月05日 星期一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红色引擎激活基层“源动力”
——涟源市党建引领基层高质量发展纪实

  桥头河镇屋场会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 王朝阳 摄

  周 俊 谌云花 曾 钢 廖鹤松

  沃野千里、物华天宝,是这片土地的多彩身姿;海纳百川、厚德载物,是这片土地的隽永品格;生机勃发、活力四射,是这片土地的激扬旋律。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涟源市聚焦新时代基层党建要求,以党建为引领,坚持重点突破与创新提质相结合,着力破解基层党建工作的难点、堵点和痛点问题,以“钉钉子”精神,推动一切工作到支部、到最小管理单元、到作业面,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

  强筋健骨,一切工作下沉一线

  11月19日,涟源市委书记刘杰来到茅塘镇镇机关和道童村,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娄底市委“一切工作到支部”工作安排,他要求全体党员干部主动下沉工作一线,深入“作业面”,当好“施工员”,与群众“面对面”“手牵手”“心连心”,推动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大小事情,把一切工作落实到支部、落实到最基层。

  党员强示范,一线锤炼淬党性。

  11月29日,涟源市61个正科级以上单位2020名干部职工,采取轮岗方式,进社区(小区)、进企业、进乡村,深入基层一线,开展疫情防控、森林防火、抗旱减灾、系统性风险排查、人居环境整治、助企纾困解难等重点工作,建立起常态化、全覆盖联系网络,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涟源把“一切工作到支部”作为推动基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制订50条硬核措施,让支部工作强起来、实起来,让机关党员干部沉下去,把群众力量凝聚起来。

  坚持市级领导包乡联村指导制度,市委书记率先垂范,带头建立党支部联系点,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其他市级领导常态化深入联点乡镇、联点党支部发现和解决问题;党员干部常态化开展“党群心 服务芯”五个到户活动,经常性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一线服务联系群众。全面抓实机关党员“双报到”机制,深入实施“我为群众办实事 圆梦微心愿”系列主题活动,帮助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坚持“思想引领、组织覆盖、工作部署、要求明确、力量布局、资源配置、群众动员、作风锤炼、督导深入、干部考评、成效检验、关怀激励”等十二个“到一线”工作法,构建高效顺畅、执行有力的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能够“无障碍”地“一竿子插到底”,落实到支部、落实到基层,变成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群众有了主心骨,遇到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时能第一时间找到人、找对人,少跑脚、少走路,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有力推动了党的基层工作精减精炼精准。

  同心“架桥”,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11月29日,在涟源市湖泉镇川门村,一支“红色娘子军”穿行于各家各户,开展政策宣传和志愿服务,哪家几口人、哪家有什么困难,她们心里都有一张清单。这支由妇女组成的志愿服务队中年龄最大的65岁,年龄最小的22岁。而10名党员,就是她们的“头雁”。

  “依托党员为核心,村里成立了新乡贤、奖教助学、森林防灭火、红色娘子军等党员服务队伍,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村党支部书记聂理华介绍。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党的力量来自组织,保障基层有权办事、有人干事,是实现基层可持续治理的关键。涟源坚持把最敞亮的地方留给群众,把最好的服务带给群众,架起干群连心桥。

  完善村民自治机制。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完善民主协商、村务监督等机制,推动村民说事、议事、主事。积极探索“村级事务积分制+屋场会+村规民约+志愿服务+乡贤驿站”乡村治理新模式,共召开屋场会3210余场,创建涟水乡贤驿站60余个。探索“党建+新乡贤”治理模式,成立以退休老干部、“土专家”“田秀才”、在外贤达人士为主体的新乡贤理事会,充分发挥新乡贤在本村“人熟、地熟、事熟”优势,为家乡发展引资、引技、引智。

  实施党建引领网格建设管理。在基层工作中,健全完善基层党委、村(社区)党组织、网格党小组、党员联系(中心)户网格党组织体系,细化明确信息采集、民意收集、政策宣传、隐患排查、矛盾化解、服务代办等事项。探索开展巡查走访、吹哨派单、“代表”入网等活动,努力实现“大事全网联动、小事网格解决、难事提级处置、问题就地消化”。全市共设立网格党总支285个,网格党支部855个、网格党小组1790个,构建起“行政村党组织—网格党支部—微网格党小组”三级组织构架。

  推进基层公共服务一门式全覆盖。2020年以来投入9900万元实施党群服务中心提质升级项目193个,不断优化场所服务功能,认真落实村干部集中办公、坐班值班、民事代办等制度,让党群服务中心更有热度、更有暖度、更有温度。深入拓展“五个到户”群众工作法,采用“互联网+便民服务”,确保村情民意精准掌握、党的惠民政策到户到人,打造“群众身边”的党员服务体系。

  构筑“堡垒”,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11月29日,走进涟源市六亩塘街道扶珂村,村级产业发展热浪扑面而来。600余亩玳玳酸橙硕果压枝,水库建设项目如火如荼,沃康山泉生产兴隆……通过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该村形成了结构鲜明的产业发展体系。

  “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全村年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7万元。我们又把这些资金用于村级发展和公共服务,不断提升村庄的发展成色。”村党支部书记邓潭林介绍。

  穿好“一根针”,连通“千条线”。

  涟源市委坚持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有力抓手,着力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实现7.4%较快增长。

  规范工作机制,让基层党建有“标尺”。出台“1+N”制度文件,强化主体责任落实,激发各级党组织的内生动力。“一份重点任务清单”抓统筹,围绕7个方面24项具体内容提出工作指导;“N项机制”抓推进,建立健全村(社区)党组织工作规则、农村“三资”信息化管理、村居事务民主公开等制度,让基层工作有制可依、有规可守、有序可循。

  提高队伍能力,让基层工作有“激情”。推进村(社区)党支部书记、村(居委)主任“一肩挑”,覆盖率达到94.5%,解决了部分村主干年龄偏大、学历偏低、能力不强等问题;实施基层党员培训提升计划,依托市委党校、乡镇党校,采取“1+10”党校培训模式,做到村“两委”干部、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全覆盖;持续推进村主干和后备干部参加农民大学生学历提升教育,每年培养300余名农民大学生,每个村(社区)动态储备1至2名年轻后备干部。

  完善保障制度,让基层服务有“盼头”。一方面,为村集体保驾护航,持续加大财政支持,帮助基层增收入、减包袱,市镇财政共同保障村级运转经费。另一方面,让村干部轻装上阵,建立村干部报酬待遇自然增长机制,规定基本报酬按季度发放、绩效奖励与工作考核挂钩,目前村支部书记年均报酬达3.6万元左右。同时,从“五方面人员”中择优比选乡镇领导班子,优秀村书记优先推荐“两代表一委员”;落实村(社区)主干养老保险、意外保险,建立离任干部生活补贴自然增长机制,切实将党的关怀传递给每个基层干部。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