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罗毅 李永亮
通讯员 颜常青 张灿强
“有方向,有路径,深刻、生动,令人鼓舞!”11月29日,寒潮来袭,气温骤降10余摄氏度。但一场特殊的宣讲会,让100余名参会的中车株机人热血沸腾、精神振奋。
当天一早,党的二十大代表、株洲市委书记曹慧泉走进“中国电力机车摇篮”——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在两个小时的宣讲中,他结合自己参会、学习和工作体会,不仅系统解读党的二十大精神,还联系株洲实际,为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发展指出方向。
“今天日常,当时梦想”
——依托轨道,走出轨道
曹慧泉围绕深刻把握党的二十大主题、过去五年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中国式现代化等7个方面,作了深入、全面的解读。
作为株洲市先进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链长,曹慧泉特别关心轨道交通装备产业的发展。在解读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中,他引用网友“喝水真不长胖”的网评:“高铁真讨厌。从长沙到株洲,10分钟就到了,没反应过来,坐过站了。”“今天日常,当年梦想。”他说,正是以中车株机、中车株洲所等为代表的轨道交通装备企业,让梦想成为现实。
屏幕上一张老照片将人们拉回到11年前。2011年3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到株洲考察,深入中车株机车间,与机车电工赵春燕亲切交流。
赵春燕激动地回忆:当时,株机生产的电力机车车型较老、种类单一。习近平鼓励我们努力掌握关键技术,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
不负嘱托、不负时代。11年来,中车株机持续打造“平台化、模块化、简统化、标准化”创新体系,掌握系统集成、交流传动、重载运输、磁悬浮、车辆储能、超级电容等多项前沿技术,推出100余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产品,新签海外订单超100亿美元。
创新驱动,动力澎湃。今天,以中车株机、中车株洲所、中车电机三大主机公司为龙头,株洲集聚轨道交通装备产业390余家上下游企业,成为全国轨道交通领域产业规模最大、链条最齐、研发实力最强、产品谱系最全的集聚区。
“依托轨道,走出轨道。”近年来,株洲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延伸出新能源汽车、风电、IGBT等产业,实现产业裂变、升级。
“雄心凭此,底气在此”
——锻长板、扬优势,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我们有什么?怎么做?”曹慧泉说,“培育制造名城、建设幸福株洲,离不开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雄心凭此,底气在此。”
他勉励大家,心系“国之大者”,锻长板、扬优势,加快打造世界级先进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在更多领域实现并跑领跑,持续擦亮“中国名片”。
“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深入践行‘聚焦、裂变、创新、升级、品牌’战略,进一步彰显集群优势,守正创新、团结合作,做大做强做优株洲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为培育制造名城、建设幸福株洲作出更大贡献。”听完宣讲,中车株机公司董事长周清和心情激动、信心满满,“进一步加快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进程,建立更加智慧高效的运营体系,到‘十四五’末建成‘智慧株机’,当好世界级先进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领头雁,为推动全球轨道交通产业进步贡献株机智慧。”
宣讲在科研人员中引起强烈反响。中车株机公司基础研究与试验中心总监沈龙江表示,将紧盯产业发展趋势,聚焦痛点难点,攻坚克难,守正创新,为制造更多“大国重器”贡献力量。
去年以来,为助推轨道交通产业发展,株洲加快“田心”一带升级改造,努力打造产城融合新地标,先后启动田心路升级改造、九方中学和田心中学提质扩建等项目。“责任扛起来,想法动起来,中车株机一定会创造更加辉煌的明天!”中车株机公司退休工人李甫元说。
【基层声音】
中车株机公司转向架事业部员工 李丹:
我和父亲都是中车株机公司的工人。我们见证了中国电力机车从韶山系列到高速动车,从“中华之星”到和谐号、复兴号、重载铁路“动力之王”、双层动车组的不断跨越。株机人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赢得世界的认可和尊重。
党的二十大报告说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对中车株机公司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一名株机人,我对过去参与轨道交通装备产业的发展感到荣幸,也对未来中国制造走向全球充满信心。我将恪尽职守、忘我奉献,扭紧每一颗螺丝,装好每一个部件,为株机制造的“大国重器”献出自己的力量。
【记者手记】
勇于驰骋“无人区”
李永亮
面对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新时代考卷,株洲提出培育制造名城,推动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做强做优,领跑全球。
任务艰巨,使命必达。除整合资源,举全市之力促产业之兴外,人的主观能动性因素显得尤为重要。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在一些领域已经实现“领跑”,再往前走,已无“标兵”可鉴。探寻未来,需要更大的勇气和智慧充当“尖兵”。
以无畏精神迎无限可能,发扬企业家精神、科学家精神和工匠精神,提振精气神,主动担当、顽强拼搏,努力攻克更多难关、破解更多难题。唯有如此,方可驰骋于“无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