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奋进新征程 谱写新篇章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2年11月29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美湘中入画来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娄底实践”

  新化县奉家镇下团村。

  双峰县梓门桥镇街埠头村。

  娄底经开区大埠桥街道办。 严伯霖 摄

  《娄底市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条例》新闻发布会现场。

  涟源市湄江镇朱岩社区召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祥和苑秀美屋场”建设屋场会。

  冷水江市布溪街道潘桥村组织党员、共青团员、少先队员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

  新化县水车镇正龙村。

  罗中山 摄

  娄星区杉山镇杉山村竹林屋场建设前后对比图。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娄底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供

  【核心阅读】

  “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农为邦本,本固邦宁。进入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已经历史性地进入“三农”的工作重心。

  “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党的二十大报告为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下一步,湖南乡村建设怎么建?建成什么样?近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湖南省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到2025年,乡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为未来湖南乡村建设量身打造了“施工图”,指明了工作的重点和任务。

  在湘中娄底,为绘好乡村“新景”,出台了我省首部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方面的专项地方性法规《娄底市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条例》,探索了“一部法规、一个专班、一套机制、一份清单、一季一专题”的“娄底实践”,形成了“政府主导、群众参与、志愿引领、乡贤助力”的“娄底模式”,带来了广袤农村的生活美、生产美、生态美、村庄美、乡风美,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打好了基础,以一域之光为我省的乡村建设贡献了娄底智慧、娄底力量!

  肖志红  柏 润  刘颂聪

  俯瞰娄底大地,西部山势雄厚,峻岭驰骋;东部丘岗延绵,平地宽敞。在这群峰起伏之间,点缀着大大小小的村庄2000余座。它们或隽永古朴,或活力现代,或自带梅山文化气质,或充满着田园野趣,仿佛一幅幅画、一道道看不尽的风景。穿行其间,村道平坦干净,房前屋后整洁有序,农舍庭院花香四溢……让人忍不住惊叹:好一幅既有特色、又有亮色的大美现代乡村人居图!

  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首仗,必须打赢、打好!近年来,娄底市以最高规格的班子、最严标准的要求、最实举措的行动,深入推进以“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三提升”为重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通过坚持立法建制、完善基层治理、加大资金投入,全力“清源头、见底色、展形象”,实现农村“颜值”大提升、群众精神面貌大变样。

  一颗颗各美其美的“明珠”闪耀湘中,一个个向美而行的故事响彻山野,在希望的田野上,娄底人以实干之笔、创新之笔书写着新时代美丽乡村新篇章!

  法治为纲:架稳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四梁八柱”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0月1日,《娄底市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条例》正式实施,这是我省首部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方面的专项地方性法规,标志着娄底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正式步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条例》实施后,娄底各地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掀起了“人人关注人居环境改善、人人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热潮,法治理念深入人心,“依法整治”铿锵落地。

  “农村人居环境就是乡村振兴的营商环境,既关乎村庄外在形象、群众生活品质,更体现村民精神状态、地方文化内涵,是一个地方吸引力、战斗力、执行力的具体体现。”娄底市委书记邹文辉认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可能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而应久久为功、善作善成,推动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向精细化、常态化、长效化发展。

  法治化是长效化的重要一步,但不是唯一一步。为了架稳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四梁八柱”,娄底市坚持高位推动,不断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领导体系、责任体系、督查体系——

  组建一个专班。成立由市委书记、市长任顾问,市委副书记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常态化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构建起“市级统筹、县市负责、部门尽责、乡镇落实、村民主体”的责任体系。

  出台一套制度。制定出台《娄底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及《关于建立市直重点成员单位月工作调度机制的通知》等若干配套文件,坚持高标准谋划、系统化推进。

  建好一支队伍。在市纪委监委、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和市整治提升办加大督查力度的基础上,创新建立督办专员制度,成立专门的农村人居环境督导组,由市委一级巡视员任组长,负责农村人居环境督导工作,推动责任落实、工作落地。

  落实一大机制。对县市区、乡镇实行“一季一考评、一季一通报、一年一总评”,每季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布。将人居环境考核结果与县市区分管领导、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任免挂钩,与各县(市、区)各乡镇的绩效考核挂钩,形成“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的鲜明导向。对履职不力的相关责任人员采取约谈、诫勉、调整岗位、免职处理等措施。

  形成一份清单。对标对表中央、省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结合娄底实际,制订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标准及工作任务清单,区、县对标落实,镇、村联动整治,实行挂图作战。

  法治护航,让一个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娄底渐行渐近……

  整治为要:点“靓”农村人居环境的窗口、“死角”

  沿着冷水江市金竹山镇麻溪村乡间小道一路向前,整齐的民房、美丽的风雨桥、热闹的健身广场逐一映入眼帘。“村里越来越漂亮,在外面打拼的儿孙都喜欢带朋友到家里来玩,大家都很喜欢村里的环境。”该村村民张克福老人对村里的变化赞不绝口,掩饰不住地骄傲。

  变化,来自壮士断腕的决心、重典治乱的魄力。

  近年来,面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的痛点、难点问题,娄底市坚持全市一体、全域推进,着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

  坚持“三村一面向”抓规划先行、盯住“垃圾收储转运”抓基础夯实、着眼“彻底解决脏乱差”抓全面整治、突出“一季一专题”抓有序推进,以“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三提升”为抓手,围绕城乡结合部、乡镇政府所在地、中心村、旅游风景区、自然文化村落等人口集中区域开展重点整治,以点带面、全面提升,彻底解决脏乱差问题。

  一季度,“清源头、见底色、展形象”行动高调打响,重点治理村庄内外、房前屋后、公共区域及集镇“六乱”问题,实现了村容整洁、秩序井然目标;

  二季度,以屋场为“最小治理单元”,全力打造美丽屋场,全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三季度,“三边三清”专项行动全面铺开,达到了屋边清整、路边清洁、水边清爽效果;

  四季度,重点开展“四区四美”(集镇居住区生活美、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生产美、农村休闲旅游区生态美、高速出口及车站码头区形象美)环境综合整治,擦亮对外“窗口”,提升整体形象,形成扎实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良好态势。

  一季度落实一专题,一季度点“靓”一风景。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收效明显:今年以来,娄底市共清理卫生死角30.67万处、生活垃圾32.65万吨、“牛皮癣”58.36万条、沟渠1.49万千米、农业生产废弃物0.85万吨。全市143个省定(市定)生活污水治理示范村、24条黑臭水体治理任务已全部完成,“空心房”整治拆除47628户,实现了动态清零目标,完成改(新)建农村户用无害化卫生厕所38252户,预计12月上旬可全部完成全市42717的改厕任务。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5.65%。

  截至目前,该市已完成第一批500个村庄的规划编制工作,发挥公益性岗位政策优势,配齐配优农村保洁员8900余名,100%以上村(居)实现了常态保洁,99.95%的村(居)进行了垃圾分类处置与转运。

  数据说话,结果导向。面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新时代考题,娄底市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社会放心的“高分答卷”。广袤乡村实现了从“脏乱差”到“清净美”的蝶变,一幅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正在娄底大地次第展开……

  自治为本:凝聚建设美好家园的磅礴之力

  人居环境整治,人人有责、人人受益,应该人人参与、人人出力。

  涟源市川门村,“红色娘子军”上门入户宣传《娄底市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条例》。

  冷水江市布溪街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少先队员一马当先,整治屋边、路边、水边环境卫生,达到屋边清整、路边清洁、水边清爽。

  新化县琅塘镇,人居环境整治政府主导、群众参与、志愿引领、乡贤助力,屋场、河边……到处都是“琅塘星”志愿者拿着扫把、锄头、簸箕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身影。

  ……

  一直以来,娄底坚持广泛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引导群众参与其中,让群众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唱主角”、担主力、聚合力——

  党员带领干。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坚持“一切工作到支部”、到“网格”、到“屋场”、到“作业面”,组织各级党员干部全部下沉一线,工作部署到第一线、资源配置到第一线、力量布局到第一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群众齐上阵、齐动手、一起干。

  宣传发动干。充分发挥电视、“村村响”等媒介作用,采用一封信、文化墙、“天天喊”、抖音、宣传车等形式广泛宣传,引导村民自觉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激发群众主体意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推动形成群众自觉自愿、互帮互助、共同营造干净整洁环境的良好局面,仅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志愿者人数就达29万余人。

  示范带动干。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形成了“涟源‘三大抓手、四种模式、五治示范’推动乡村蝶变换新颜”、“禾青镇‘三转三盯三评’工作法”、“蛇形山四法解难‘空心’变‘红心’”等好经验好做法;开展“五美一贤”(美丽庭院、美丽屋场、美丽村庄、美丽公路、美丽河流、好乡贤)争创活动,营造了全面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

  相互对比干。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纳入村规民约,形成“屋场会”共治、“积分制”管理等治理模式。实行驻村工作队、乡镇驻村干部日常巡查机制。抓实卫生户评比制度,定期公布评比结果,评选最清洁户和不清洁户,设立最美庭院展示牌、清洁卫生户光荣榜,形成“人人争先进、先进带后进”的良好导向。

  人人逐美而行,处处向美而生,娄底市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驶入了快车道。

  投入为基:共绘宜居宜业和美未来

  人居环境整治是推动实现生态宜居的基础性工作,事关乡村振兴实施战略,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农村点多面广,人居环境整治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支持。“真金白银”从哪来?

  既有政府财政“施以援手”,也有群众“自力更生”——这是“实践出真知”的“娄底解法”。

  “彻底改善居住环境是大家盼了多年的梦想。”娄星区万宝镇槐柳村井家组村民曾洪章还记得,一次组会上“建设美丽屋场”的提议得到大家的支持。当即就有人表示愿意出资出劳,全程免费参与屋场建设。但两个屋场建设内容多,纵有筹资筹劳,资金缺口还是很大。

  在外经商的村民曾特勇主动提出,整个屋场建设所需红砖由他免费提供,并免费提供建设用挖机、装载机等大型设备。推进时,组内村民曾洪章、曾新辉、曾冬生、卢建红等主动当起了设计师、施工员,拉线放线、施工监工,并从山里找来各种景观石,清洗干净后按设计图摆放点缀屋场,既美观又省钱。

  如今,槐柳村河南、河北屋场,浓浓绿意扑面,春溪河碧波荡漾,家家户户的院落干干净净、农具摆放整齐、菜畦生机盎然,村民过上了舒心和美的日子。

  槐柳村河南、河北屋场的建设过程,只是娄底破解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资金、资源匮乏难题的一个缩影。

  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娄底市积极探索多元投入模式,广泛整合各方资源,探索建立“五点筹资”机制,推行“五子共建”模式,为常态化推进整治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和组织保障。

  近年来,娄底市美丽屋场建设如火如荼,就是通过公共财政投一点、项目资金争取一点、属地企业支持一点、群众自筹一点、乡贤捐助一点等“五点筹资”方式,推行“划好圈子”“统一调子”“选好班子”“明确路子”“甩开膀子”等“五子共建”模式,共建成美丽屋场878个。截至11月底,娄底共投入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经费超12亿元,其中,县市区投入7.69亿元,属地企业、新乡贤自愿赞助5200余万元,村民自筹资金普及率达85%以上。

  筹工筹劳是娄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的另一个重要手段。以娄星区为例,通过全面推行“三干五零”模式,即干部带头干、群众自愿干、干群一起干,实现工程建设零利润、占用土地零补偿、出工出力零报酬、优化环境零阻工、群众满意零上访,仅今年以来就义务筹工筹劳8900余人次。

  另外,娄底积极打造新乡贤参与家乡公益、整治人居环境的平台,引导新乡贤和社会资本到农村发展产业项目,促进乡村振兴,改善人居环境。娄星区杉山镇花溪村引进资金500万元,发展以花溪谷食用玫瑰为主题的乡村旅游,实现村民“居家在景中、生活在花中”;双峰县荷叶镇石林村引资1500万元,建设“湘军文化园”;新化县奉家镇渠江源村引资2900余万元,发展红茶产业和乡村旅游……放眼娄底各地,越来越多的项目立起来,越来越多的风景靓起来,越来越多的产业兴起来,美了乡村,富了乡亲。

  征程万里云鹏举,笃力奋楫谱新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强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我省的《湖南省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里描绘出未来湖南乡村建设的美好图景,要求打造乡村建设湖南样板,娄底市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要求,践行省委省政府的任务和布署,始终保持赶考的心态、奋进的姿态、答卷的状态,交出了一份可做范本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娄底实践”,让娄底450万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更加饱满,让乡村振兴发展向更高质量迈进!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