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茜茜
北京时间11月22日凌晨,在卡塔尔世界杯足球赛美国与威尔士的小组赛比赛中,来自中国的裁判马宁担任第四官员。马宁的世界杯首秀,是中国裁判时隔20年后又一次站上世界杯赛场。前几天,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发言人华春莹,也在自己的推特上连发8条推文,介绍本次世界杯上“随处可见的中国元素”。
一支球队在赛场上“飞驰”,与中国印记镌刻世界杯舞台,各有不同的意义。当全网都在讨论本届世界杯赛场上中国的“在场”与“缺席”时,从场馆、裁判、周边商品、赞助商,到“最萌使者”大熊猫……多如繁星的“中国贡献”,给了网友最坚定的答案——世界杯的聚光灯下,我们正以别样的方式闪耀赛场。
拉开帷幕,台上台下皆是风景,“A角”“B角”交相辉映。世界杯不仅是一场球迷狂欢的盛事,也是一座消弭冲突、团结彼此的桥梁。在舞台“C位”奋力追逐、挥洒汗水,或是在舞台背面“打辅助”、做“最强助攻”,都是国家形象与国家实力的立体展现。
早在今年的北京冬奥会上,“夺金”就不再是中国运动员唯一的“快乐源泉”。“换个赛道”为卡塔尔世界杯添彩,足见中国人对体育赛事的热爱和追求。这种坚定的信念和宽阔的胸怀,不仅是对体育精神的最佳诠释,也是赢得世界共鸣的强大底气。试想一下,人们能在“升国旗奏国歌”的自豪之外,品味出体育赛事中蕴含的人生况味,岁月更迭、光阴故事,岂不是更深层次的“获得”?
一场体育盛会,可以映照一段人生旅程。在世界杯开幕当天,央视推出了一部微短剧《人生就是一届又一届世界杯》。短剧记录了主人公在一届又一届世界杯陪伴下,逐渐从青涩走向成熟的过程。有网友留言说:“人生当中成功只是一时的,失败却是主旋律。我想真正的成熟,应该并不是追求完美,而是直面自己的缺憾,这才是生活的本质。”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是几千年前老子留下的金句;“一条破老的白帆,漏去了清风一半,却引来海鸥两三”,这是余光中的慨叹;“天地四方为江湖,世人聪明反糊涂。名利场上风浪起,赢到头来却是输”,这是金庸的诤言。所有这些话,大抵都在表达这样一个意思:“在场”与“缺席”,“得到”与“失去”,从来就不是彼此对立的关系。
握紧拳头,手里什么都没有;松开双手,却能拥有整个世界。100多年前,天津一家杂志社刊登了一篇介绍奥林匹克运动的文章,并提出了振聋发聩的“奥运三问”。如今,北京摘得全球首座“双奥之城”的桂冠,交出了“奥运三问”的圆满答卷。缺席重要的场合,经历生活的挫折,看起来是一种“失去”,也有可能是“骐骥一跃”前的蓄力。
有人说,别说历史长河,哪怕只对照人的一生,许多得失在事后看来,恐怕也是笑谈。无论是回望人生旅途中的点点滴滴,还是站在卡塔尔的绿茵场上极目远眺,都当有“越舍得,越富有”的思维与格局。如此,我们才能在各种挑战与考验中,坦然看风景,从容度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