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奋进新征程 谱写新篇章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2年11月18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滚石上山“项”前进
——解读重点项目建设“株洲方案”

  三一智慧钢铁城。

  大唐华银扩能升级改造项目开工。

  炎陵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开工。

  智慧绿色能源互联网白关变电站。

  (本版图片均由株洲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供)

  李永亮 谭程伟 辛集涛

  得项目者,得未来!

  入秋以来,株洲产业项目敞开“仓门”迎丰收——

  9月21日,162个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426亿元。其中,炎陵县抽水蓄能项目投资82.3亿元。

  9月28日,大唐华银株洲2×100万千瓦扩能升级改造项目开工,一期投资80亿元。

  10月28日,78个项目集中开竣工,总投资233亿元。其中,中车时代功率半导体器件核心制造产业园投资52亿元。

  11月17日,投资119.75亿元的攸县广寒坪抽水蓄能电站项目顺利开工……

  株洲市发改委重点项目作战图上,投资50亿元以上的风光资源开发利用项目将于11月下旬开工,投资200亿元的“引洮润株”工程和渌水流域系统治理项目定于12月开工。

  大项目、好项目密集开竣工,“剧透”株洲喜迎项目建设丰收年。据不完全统计,今年,株洲市单体一次性投资近百亿元项目新开工5个,创历史之最。

  复杂严峻形势下,这份高分“成绩单”实属不易、实在难得,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高度关注。

  株洲凭什么?解读重点项目建设“株洲方案”,对探求发展韧性、攀向高地,具有极为重要的范本意义。

  以“项”强“链”,夯基固本

  ——以项目夯实产业,持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水平

  9月中旬以来,北汽株洲分公司二工厂全面开启双班生产模式,确保年度生产目标达成。落户株洲13年,北汽株洲分公司发展迅猛,成为北汽集团产能最大、产品最丰富的自主品牌基地。

  相隔不远,湖南立方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有条不紊赶制新一代钠离子电池。这家2013年入驻株洲的企业,短短9年跃升为湖南新能源锂离子电池研发生产龙头企业。

  在北汽、立方新能源、中车电动等龙头企业带动下,过去10余年来,株洲新能源汽车产业迅速发展壮大,聚集链上企业300余家,构建集研发设计、整车制造、配套生产、检验检测、市场服务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目前年产值突破300亿元。

  新发展阶段,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不久前,株洲市委书记曹慧泉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以株洲新能源汽车产业壮大为例介绍,株洲努力加强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建设,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参与全球制造业竞争。“株洲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一方面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紧盯‘卡脖子’环节实施一批产业基础再造项目,一体推进短板攻关、迭代应用和生态培育……”

  以项目夯实产业,补短板、锻长板,不断强链补链延链,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这是株洲基于现实的发展需要。清水塘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进入“后半篇文章”,转型升级,重构产业,必须引入新项目、新产业。这是新征程的株洲担当。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坚持“聚焦、裂变、创新、升级、品牌”的工作思路,紧扣“一突破、两进位、三覆盖、六倍增”目标,发愤图强、重振雄风,作为制造强市,株洲志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中靠前一步、表率作为。

  基于此,株洲提出全力培育制造名城、建设幸福株洲,加速构建“3+3+2”现代产业体系(轨道交通、航空动力、先进硬质材料,电子信息、新能源、高分子新材料,一批传统产业、一批新兴和未来产业),重点打造先进轨道交通装备、中小航空发动机与通用航空、信息技术与北斗应用等13条新兴优势产业链。

  一场以“项”强“链”,筑牢产业链供应链的攻坚战悄然打响。

  立足优势产业,坚持裂变思路,不断凿深挖潜。中车株机、中车株洲所、中车株洲电机三大主机企业实现一级、二级裂变,今年新生中车尚驱永磁动力制造工厂、中车时代功率半导体器件核心制造产业园等项目。中国航发608所联合山河科技、中国航发331厂等企业,推动国内首套航空混合电推进系统落地。株硬集团即将建成中粗碳化钨粉智能生产线MES项目,让株洲先进硬质材料更“硬气”。

  结合产业体系,瞄准关键项目,持续招大引强。三一能源装备产业园与区域研发中心项目、三一智慧钢铁城同步落子,前者填补湖南能源装备空白,后者引入大明国际、大汉集团两家行业巨擘,将建成中部最大钢铁供应综合枢纽。广东宏工科技北上株洲,为株洲智能自动化装备添彩。北斗产业园落地株洲经开区,11个项目入园后快马加鞭。

  今年,株洲围绕13条优势产业链,策划、开发203个重点招商项目,总投资2863亿元,占总项目九成以上。1至9月,13条产业链策划、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94个、87个,分别占年度计划的194%、124%。

  “链”上发力,群雄并起,支撑区域相对稳定的“小环境”,实现工业经济平稳增长。1至9月,株洲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8.4%,高于全国4.5个、全省1个百分点;先进硬质材料、服饰产业、电子信息分别增长12.3%、11.2%、10.2%。

  “金种子”项目生根发芽,13条产业链发展壮大,现代产业体系日臻完善,制造名城、幸福株洲铿锵前行。

  高位推动,精准发力

  ——成立打造“三个高地”指挥部,以超常规举措推动重点项目建设

  10月30日,一次新的“制造名城早餐会”如期举行。株洲市委书记曹慧泉邀请5名企业家和湖南工业大学包装与材料工程学院院长刘跃军共进早餐,共同探讨株洲高分子新材料与精细化工产业的壮大路径。大家一致认为,持续推进创新链与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政策链深度融合,促进企业裂变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将实现产业规模加速壮大和发展质量持续提升。

  政企“早餐会”,吃出“发展味”。今年,株洲已连续组织开展16次“制造名城早餐会”,以轻松活泼的对话方式,搭起服务项目建设、企业发展的新“平台”、促进产业发展的新“桥梁”。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在株洲走访,无论是决策层、政府部门,还是基层一线,这句话都被高频提及。

  发展为要,谋为先。由株洲市发改委牵头,株洲编制发布“1+50+10”的“十四五”规划体系,在库项目2000余个,总投资约2.5万亿元。

  锚定目标,踔厉奋发。

  ——先行一步谋项目。从重大战略中“找”,紧盯“双碳”战略目标,全力推动双碳产业园项目建设,布局储能、新能源电驱动、新能源及工业变流器、电磁和机电等产业,实施大唐华银株洲2×100万千瓦扩能升级改造。从上级政策中“争”,强化政策对接,在抢抓机遇中“争”项目,作为全省北斗产业布局主体,加快推进北斗产业园建设,签约引进项目11个,涉及卫星制造、卫星运营、北斗应用、园区建设等多个领域。从自身禀赋中“挖”,利用产业基础和技术优势,挖掘自身核心优势产业增长潜力和细分市场空间,旗滨玻璃高性能电子玻璃生产线二期项目、时代华昇高端PI膜二期项目、欧科亿数控刀具产业基地等一批项目纷纷落地。

  ——精准发力抓招引。出台“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行动方案,成立株洲“粤港澳大湾区商会联盟”,鼓励和引导株洲籍企业家回乡创业兴业。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队招商,上门拜访,坚定客商对株洲发展的信心。围绕13条新兴优势产业链,策划开发重点招商项目。

  ——未雨绸缪广储备。聚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行业专项规划、产业链发展规划、年度建设计划等,建立全市谋划库(五年期)、预备库(三年期)、待建库(一年期)、实施库(当年建设)等“四类库”。对照四类库工作需求,搭建全市项目开发储备系统,并安排专人对系统中的项目进行跟进,确保各项目信息的动态更新。目前,储备项目库中储备5000万元以上项目3000余个,涉及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社会民生、生态环保、科技创新等5大领域,总投资超3万亿元。

  为确保工作落实落细,株洲创新成立打造“三个高地”指挥部,由市委书记、市长分别担任第一指挥长、指挥长,组建“一办七组”,建立周调度、月推进、季讲评工作机制,以超常规举措推动重点项目建设。

  联点项目机制迅速建立,市委常委会会议成员联系14个百亿项目,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联系15个重大项目,市领导联系75个重点项目,形成高位推动之势。

  全周期管理制度改革走向“深水区”,形成从项目策划、入库管理、开工建设直至竣工投产的全流程、闭环式管理服务新模式,全力推动项目提速。

  压力层层传导,责任级级落实。

  作为项目建设牵头单位,株洲市发改委加强统筹,充分发挥政策性资金引导撬动作用,申报并通过国家审核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基金项目14个,支持大唐华银株洲退城进郊2×100万千瓦扩能升级改造、北斗产业园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炎陵抽水蓄能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申报并通过国家审核制造业中长期贷款项目106个,排名全省第1,推动城轨及标准动车组牵引电机组装生产线项目、高峰陶瓷节能减排升级改造项目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电子信息制造等领域项目加快建设;申报并通过国家审核设备购置与更新改造贴息贷款项目42个,为国创越摩先进封装、凯睿思覆铜板新材料、火炬安泰特种高纯功能靶材等项目夯实资金保障。

  各级各部门结合实际,靶向发力。市工信局相继推出园区攻坚、专精特新企业培育等专项政策,加强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助推重大项目建设攻坚;市商务局整合湘商大会、“沪洽周”“厦洽会”等重要活动和经贸投资平台,频繁开展招商推介和项目对接活动;市资规局创新构建“工作项目化、项目团队化、团队专业化、管理清单化”工作运行模式,为重点项目建设提供服务;市交通运输局强化要素保障,联合长沙、湘潭共同争取全国综合货运枢纽城市名额……

  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干事创业氛围更浓,产业项目大干快上。

  项目为“王”,超前服务

  ——创新作为,形成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政务服务模式

  “拿地24小时内就拿到开工建设所需的‘四证’,到竣工验收投产仅用时10个月,服务优、效率高,超乎想象。”湖南德智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柴攀近日感慨。

  2017年入驻株洲高新区后,德智新材料发展迅猛,实现国产SiC涂层石墨基座盘“零”的突破。为扩大产能,该公司急需新建5栋厂房。株洲高新区马上成立工作专班,上门提供“私人订制”服务。

  “以前的材料申报员没事可做了,公司干脆取消这个岗位。”柴攀笑道。

  柴攀感受到的,是株洲高新区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成果:全流程链条式服务。

  今年,株洲高新区主动跳出“舒适区”,在全省率先完成园区体制机制改革。以企业发展、成长轨迹为参考,成立产业发展、经济合作、项目服务、企业服务、投资金融和大数据资源六个局,精准对应产业研究分析和项目招引落地、建设推进、统筹服务各个阶段,形成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政务服务模式。

  项目,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是制造名城的新“引擎”。

  在株洲,覆盖项目、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政务服务,不限于一区一县。株洲市委副书记、市长陈恢清一再要求,坚持“项目为王”理念,强化服务保障,全力以赴抓项目、兴产业、强实体,以高质量项目建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培育制造名城、建设幸福株洲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改革持续深化,服务不断超前。

  株洲市发改委创新作为,公开承诺县市区经营性项目提级联审5个工作日内办结。对项目立项、概算审批流程再优化,整合相关业务科室力量到市民中心窗口集中办公,真正做到“一窗受理、一站办理、一网通办”,审批时限由过去的20个工作日缩短到10个工作日。

  资规、住建等部门联手,打破工程建设项目领域过去多部门分散审查、标准不一、资料多、耗时长等项目审批堵点痛点,在全省率先推行联合审图,产业项目施工图审查平均时限缩减至5个工作日内。同时,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实施施工图审查,切实为企业减负降费。

  工业项目“标准地”出让改革走实走深。各工业园区超前完成“标准地”管理区域的地震安全、地质灾害危险、环境影响等事项集中评估评审,形成整体性、区域性评审结果。企业落户株洲后,即可从工业项目“标准地”平台寻找合适地块,找地、签协议,办证环节前置,大大提高企业生产经营发展效率。

  实行“洽谈即服务、签约即供地、拿地即开工、开工即配套、竣工即交证、投产即培育”六即极简审批改革,企业“围墙”外的事情政府办,形成产业项目从招商到投产全链条、跨部门、跨层级协调联动服务机制。株洲万达商业广场当年签约拿地,当年开工建设,次年“竣工即交证”。

  为加速重大项目落地,株洲成立服务工作专班,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调度,市发改委采取拜访对接、致函等方式,紧盯项目解难题,以高效精准的服务,让项目建设提速增效。

  为确保项目如期建设,株洲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按月倒排任务节点,周调度、月通报、季讲评、年考核。

  项目招引、征拆供地、园区项目、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四大攻坚”行动同步开展,明确工作目标、月度工作任务、周工作计划和具体节点要求。市“三高”办联合“两办”督查室对进度滞后项目开展专项督查,压实责任,强力推进。

  项目引得进、落得下,还要留得住、发展好。

  株洲建立“企业办事不求人”机制,设立“企业办事不求人”工作办公室,畅通“两线三会一链一群一平台”五大渠道全面受理企业诉求,明确交办责任体系,建立企业满意度回访、跟踪督办、问题上报工作闭环。

  同时,建立2096个“制造名城”监督与服务微信群,已回复市场主体政策咨询2.6万余件,督促解决问题1500余个。

  截至9月底,株洲共派出联企干部2822名,实地走访企业9923家(次),收集问题2823个,促进问题解决2605个,问题化解率为92.3%。

  针对企业特别关注的融资难题,株洲今年举办政银企战略对接会,与13家银行签订“十四五”期间总计9600亿元的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先后同国开行、农发行等政策性银行围绕“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长株潭都市圈、湘赣边区域合作等领域建立重大项目融资储备库,进一步畅通融资渠道,提高融资效率。

  今年前三季度,47个省重点涉株项目完成投资312.2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86.9%;614个市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635.2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78%,实现项目开工374个、项目竣工128个,超额完成项目开竣工任务。

  初冬的神农福地,塔吊高耸林立,机械轰鸣忙碌。响亮的施工号子,传递坚定的发展信心。

  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招大引强筑基础,夯实夯牢产业链,冲刺四季度,决胜全年红,制造名城必将收获得更大更多!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