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观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2年11月16日 星期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补齐边角,让“弦歌之音”传遍每个角落
——聚焦“边校十年路”系列评之二

  湖南日报全媒体评论员 周泽中

  北至石门县罗坪乡安溪完小,南到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芙蓉学校,纵贯千里的三湘大地上分布着百余所“边校”,它们地处偏远,与外省接壤,长期以来,是教育均衡发展的薄弱环节。

  罗霄山脉北麓的湘赣两省边界,连绵起伏的群山环绕着文家市镇。借着科教新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的镜头,“边校”岩前中学映入眼帘。2016年,作为该校当时唯一的专任音乐老师,汤丽萍发挥自身所长,弥补学校艺术教育的短板。没场地,水泥操场便是练功房,学生常年摸爬滚打,受伤是常事。有一次,排演战争题材的参赛舞蹈,没有专业化妆师,学生自己将炭磨成黑灰,抹在脸上身上……长沙市“三独”比赛一等奖、浏阳市中小学生艺术节二等奖,汗水与泪水终于凝聚成希望。诸如此类的故事,在“边校”比比皆是。它们用低配的教学环境,培养出同样高尚的人格,让山里娃也有了自己的骄傲。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上学不仅陶冶艺术情操,更是改变命运的“比赛”。近年来,桑植县芭茅溪乡(现并入五道水镇)所辖片区各偏远村小相继撤并,低龄留守儿童不得不前往芭茅溪小学就读。可是山大人稀,山路又崎岖危险,令人发愁。2017年,该校挂牌成立留守儿童托管中心,县委、县政府更专为学校新建一栋两层砖房,供托管中心使用。留守儿童普遍缺少父母的关爱,管教起来本就是难题,若是长期游离于义务教育之外,难免会出现性格缺陷乃至行为偏差,影响孩子的一生。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一座座“边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学环境、师资力量都得到了明显提升,有的甚至已经看不出“边”的痕迹,与城市无二。但还要注意到,“边校”毕竟偏远,如若不是这一组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暖心报道,人们对“边校”的印象或许还停留在贫穷、落后、条件差层面。抹去刻板印象,关注“边校”的故事,这正是记者不辞勤劳,探访“边校”的原因。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关注“边校”,是为了记录奋进路上的教育故事,更是期望补上教育短板,让山里娃都能在“有学上”的基础上,再圆“上好学”的期待。

  当前,教育内外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人民群众对更加公平更有质量教育的期盼前所未有,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紧迫感前所未有。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是维系社会公平正义的坚实基石。透过“边校”的故事可以欣喜地发现,教育公平的“弦歌之音”正传遍三湘大地每一个角落,更多孩子享受到教育均衡发展的红利,拥有了人生出彩的机会。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