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奋进新征程 谱写新篇章 上一版3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2年11月14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百米云端起长虹
——“湘江最美大桥之一”株洲清水塘大桥主拱合龙纪实

  株洲清水塘大桥正在进行合龙作业。

  “红星号”党员活动室。

  爬拱吊机施工。

  科研团队进行集中研讨。

  株洲清水塘项目部开展“情系湘江水,保护母亲河”志愿服务活动。

  清水塘城市公园。

  (本版图片均由中交三航局八公司株洲清水塘项目部提供)

  罗 毅  张建平  李晓强

  一桥起,长虹现。

  十年时间,位处中部、长株潭重要一极的株洲,以“壮士断腕”的英雄气概,打赢清水塘老工业区搬迁改造攻坚战。

  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如今的清水塘,已经蝶变成一座山水相依、产城相融的生态科技产业新城。

  11月13日,随着主拱合龙段最后一个高强螺栓施拧完成,株洲清水塘大桥主拱实现顺利合龙,一座位列同类型桥梁世界第六、中国第三的彩虹之桥,傲然耸立在湘江之上,如一条飞舞的红色飘带,将清水塘生态科技产业新城与株洲主城区紧紧相连。

  大江流淌激情,风雨见证豪迈。

  中交三航局八公司以“立足株洲,服务湖南,放眼中西部”的市场定位,深耕细作,全力以赴高质量推进株洲清水塘项目建设。在株洲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悉心帮助下,中交三航局八公司及项目部始终坚持“聚焦、裂变、创新、升级、品牌”工作思路,以党建引领项目高质量建设,一路披荆斩棘,攻坚克难,弦歌不断。

  从前期准备到开挖施工,从螺栓固定到钢构搭建,从钢桁梁拼装到主拱对接,时光影像记录大桥的每一次生长、每一个瞬间的完美蜕变,助推这一精品力作成为株洲城市新标杆。

  天堑变通途,清水塘生态科技产业新城如虎添翼,制造名城动能澎湃。

  党建领航,工程项目建设提速赋能

  百年工程,党建领航。

  中交三航局八公司党委围绕“党建业务深度融合”为中心,着力打造“融党建·先锋行”党建品牌,扎实开展年度党建专项活动。株洲清水塘项目党支部严格落实公司党建专项活动各项要求,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模范引领作用,凝心聚魂,全力铸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的项目建设铁军。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党支部就是一个坚强堡垒。在大桥建设伊始,项目党支部成立了党员突击队,为方便靠前指挥作战,支部还把阵地前移,在施工现场打造“火车头”形状的党员活动室——“红星号”,为项目高质量建设保驾护航。

  挑灯夜战,党旗飘扬,“红星”闪耀。为攻克大桥施工痛点难点,项目部成立以党员为主的技术创新小组,日夜攻关为大桥工程建设提速赋能。

  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以“红星号”为载体,打造一体化施工课堂,快速培养生产管理和技术创新专业人才队伍。

  在防污治污战场,支部党员苗进辉带领团队和环保领域专家一起坚持一天1次研讨会议、一周4次方案研讨会,不断优化污染土处理方案,终于找到了污染土资源变废为宝,循环利用的解决方案,累计治理污染土约24万立方米。

  与时间赛跑,向土地要效益。通过资源化制砖的方式,不仅给无处可去的污染土找到了归宿,更是实现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党建联建,项目党支部一马当先。不断丰富“党建+”活动内容,积极与当地企事业单位进行党建联建活动。

  与株洲市造价站党支部签订党建联建协议书,同办主题党日活动,促进党支部之间互相交流,资源互通、功能互补、服务互助,形成夯实党建基础、共建优质项目的强大合力。

  微光成炬,大爱无疆。项目部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以党员先锋队为主体,成立了“蓝马甲”志愿服务队,为株洲城再添一道亮丽风景。

  数字先行, 安全高效构建智慧工程

  百年工程,数字先行。

  新的世纪,数字化浪潮磅礴向前,得数字化者得天下。从信息化、数字化入手,通过集成大数据、互联网、移动技术、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对桥梁进行精准施工,让科技为工程保驾护航,已经成为株洲清水塘大桥的标配。

  “我干工程这么多年了,还是头一回见到这么高科技的新鲜玩意儿!”在大桥建设现场,钢梁安装工人刘泉不禁感慨。

  刘泉口中的高科技新鲜玩意,其实是在大桥杆件吊装过程中使用的“多功能放大镜”——清水塘大桥数字化监测平台。

  该平台对杆件吊装时的温度、湿度、风速以及各个杆件的形变量等六方面数值实现实时监测。

  株洲清水塘大桥是一座大跨度中承式钢桁架拱桥,全桥约由3000多个杆件吊装拼接而成,每次拼接都需将重约10吨相当于8辆小汽车重的杆件,吊装至离水面近百米的高空,并需将对接精度控制在3毫米以内。

  怎样才能“驯服”这几万吨的钢材杆件,让其“温顺”地按照既定轨迹完成大桥主拱的合龙呢?虽然项目建设团队已经过上万次的数据演算,数百次的技术方案研讨,用数据“驯服”了几万吨钢材杆件,在理论上让其“听话”地实现了大桥主拱的合龙。

  但奈何钢材杆件在吊装过程中受温度、湿度、风速因素影响较大,会在一定程度上发生形变,这就意味着只有理论数据支持,一定是行不通的。

  项目总工程师李业勋陷入了沉思,大桥的建设仿佛还未开始就按下了暂停键。

  “要是有个东西,像放大镜一样代替人眼,对温度、湿度、风速等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同时还将数据直接进行传输,那难题不就迎刃而解了吗?”项目副总工程师刘小港一番话一语点醒李业勋。

  说干就干,要想给大桥安一个“多功能放大镜”,首要解决的就是“镜面”问题,这个“镜面”要足够大,大到可以同时容纳近万个数据同时有序运行。

  功夫不负有心人,李业勋带领攻坚团队耗时45天进行挂图作战,共计完成23版的方案制作,“多功能放大镜”的信息化“镜面”平台就已经搭建完成。

  为确保六方数据可以在“镜面”中实现兼容。在经过上百次的六方研讨,画了近千个同心圆后最终找到了兼容方式。

  即以“应力监测计”为工具,对全桥256个关键点进行铺设,实现六方数据的实时传输。

  “多功能放大镜”的构想成为现实。

  为了使传输的数据展示得更加生动形象,项目建设团队又应用BIM实体化技术,通过建立等比例清水塘大桥模型来确保数据展示的“立体性”,“多功能放大镜”再次优化升级。

  正是因为有了这个“多功能放大镜”,大桥管理全过程进入了科技化、数字化、智能化的轨道,在桥上施工不仅高效安全,还节省体力。

  质量为王, 创新驱动成就精品工程

  百年工程,质量为王。

  很难想象,飞架南北的钢铁巨龙,整座桥居然是由3000多个杆件和64万套高强度螺栓用“丝丝入扣”的方式精密拼装出来的。

  株洲清水塘大桥主跨采用双层钢桁架拱桥结构,跨径长,钢桁架多,如何实现精密拼装,保障大桥质量,成为了架桥的重中之重。

  拱桥钢桁架由杆件拼装,高强度螺栓固定而形成。整个钢桁架需要3000多个杆件,64万套高强度螺栓,每一套又有数以千计的单个螺栓。

  其中,杆件配孔为33毫米,高强度螺栓直径在30毫米,意味着安装精度误差必须控制在3毫米内。此外,杆件与杆件拼装精度还需把控在5毫米以内。

  繁星般的数量加之严苛的达标率,让第一批样品杆件及高强度螺栓刚出厂便“折戟”,根本做不到全部符合精度要求。

  望着失败的样品,专业的生产厂家都犯了难,“能不能降低一些标准,全部达标难于上青天!”这一抱怨遭到了中交三航局项目部的直接拒绝。

  “质量红线,一步不让!质量合格,精度合适,才能进场!”同时,中交三航局项目部立即安排项目技术小组进驻厂家,给予技术支持。

  技术小组结合BIM技术,将现实的杆件和螺栓,通过三维扫描,在线上形成三维模型并拼装。

  精细的线上拼装让厂家技术人员直观地感受到钢桁架对杆件和螺栓精度的要求,减少沟通误差,增进对产品的把控。

  在厂家的赞叹声中,杆件及高强度螺栓源源不断通过质量检测,送往工地一线。

  才过难关,又遇险隘,基本构件有了,吊装又遇到了大麻烦。

  桥梁建设需吊装总重3.2万吨的杆件,总重相当于1.5万辆小轿车,再在距离水面120米的高空上进行精密拼装。

  如果用传统爬拱吊机,只有一个吊臂,一个吊钩,吊力仅100吨,吊起杆件来费时费力,还容易出现失衡等状况,影响拼装精密程度。

  如何破局?项目团队在木偶戏身上找到了答案。

  通过激烈地讨论与精细化攻关验证,项目部设计出新结构的爬拱吊机,该吊机像一只巨大的蓝色瓢虫,瓢虫的脚是四只有力的吊钩,能让吊装能力跃升至240吨。

  通过调整四个主吊钩位置及力度,便可以对吊装上来杆件进行对接架设和全方位微调,再以高强度螺栓“咬”住杆件,确保整个吊装过程“严丝合缝”,达到毫米级拼装的要求。

  爬拱吊机沿拱桥向上爬行时可吊钢桁架组建拱桥,钢桁架合拢后,向下爬行时可以吊钢箱梁组装桥面,此举还开创了大跨度钢桁架拱桥拱上吊梁的先例。

  执牛耳者,创新是第一动力。

  近年来,项目团队开展了大跨度钢桁架拱桥施工控制理论技术研究、桥梁全寿命周期健康监测系统技术研究等三类十一项科研攻关课题,取得了20多项发明专利,为大桥高质量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环保优先,因地制宜打造生态工程

  百年工程,环保优先。

  项目团队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标准化操作,常态化保护,力争将清水塘大桥项目打造成生态环保的典范工程。

  保护好一江碧水,在大桥进行桩基施工过程中,采用一边打桩一边抽排外运的方式,避免泥浆外溢,污染湘江。

  针对在施工现场产生的生活污水、垃圾,项目部专门聘请专业的垃圾处理单位进行定时清运,确保垃圾处理得当。

  打造“花园式工地”,设立文明标识牌,唤起文明施工意识。下足绣花功夫治理扬尘,让工地扬尘销声匿迹。为了在建设过程中留住绿色,在栈桥便道边坡上使用生态混凝土,既留住了水土又长出了绿色植被。

  成立“蓝马甲”志愿服务队,开展“情系湘江水,保护母亲河”“垃圾分类,党员先行”等环保志愿服务活动,践行央企的责任与担当。

  清水塘大桥连着江也连着湖。

  从空中俯瞰清水塘,14万平方米的清水湖处在绝对的“C位”,项目团队在保护好一江碧水的同时,还将一湖清水还给了当地百姓。

  因地制宜,在清水湖河流入口搭建生态过滤带,通过植树种草等生态手段,对污染土壤进行修复。

  搭建海绵城市生态体系,利用渗、蓄、净、排等手段,通过铺装透水砖等设施,削减入口水体污染物排放总量。

  顺势引导,在上游种植改善土质与净化水质的水生植物,通过层层吸附,将引入水流中的污染物质慢慢剥离,让流进湖中的水变绿变清。

  固堤防漏,对整个湖区进行防渗处理,利用粘性土与防水毯的层层组合来巩固防渗,保证湖区正常蓄水。

  湖岸鸥鹭争飞,栈道上人影绰绰。如今的清水湖,好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

  长虹卧波耀名城,策马扬鞭再奋蹄。

  中交三航局八公司将带领项目团队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牢记“固基修道,履方至远”的企业使命,以严守质量底线的决心、攻坚克难必胜的信心、铸就品质工程的恒心,共怀愚公之志,为铸就国家百年工程,铿锵前行。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