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志疆
普通人竟能像名家一样画画,呈现毕加索、蒙克、莫奈的画风?这听起来不可思议,但人工智能或能助你圆梦。在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Tiamat人工智能艺术团队的展位吸引着好奇的观众,他们中有不少人是首次尝试AI绘画。
虽然AI技术已深深地嵌入公共生活,但当AI尝试染指艺术的时候,还是不可避免引起了绘画圈内的热议。更有甚者,猜想艺术家是否会被科技“夺去饭碗”,或丧失原有的创造力,不得不重新定义自己的工作。
这样的担忧,正在成为看得见的现实:一些画师在交稿时,会标注“纯人类手工绘画,无AI建模”;一名参赛者用AI绘画工具生成的作品,在艺术比赛中拔得头筹;一幅由人工智能创作的画作《埃德蒙德·贝拉米的肖像》,竟然拍出43.25万美元的高价……当业内人士还在为AI绘画是否属于艺术的时候,外界反应似乎已经给出了明确的答案。
著名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德有一句名言:在艺术教育里,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对于各类美术培训机构来说,这句话可谓耳熟能详。虽然谈论的是艺术教育,但这句话拓展开来一样适用——当我们讨论艺术的时候,在意的到底是“方法”,还是“目标”?
现实应用中,AI绘画工具普遍还存在一些技术缺陷,特别是在人物绘画方面,不时会出现多只手、多条腿或人物部分肢体丢失等问题,有人因此嗤之以鼻。但几乎可以肯定的是,随着科学发展与技术进步,不仅此类啼笑皆非的问题会被解决,更加细微的瑕疵也会得到矫正。当AI绘画惟妙惟肖,甚至足以乱真的时候,又当如何看待?
承认AI绘画属于艺术,并不会绞杀真正的艺术,相反,还可以成为推动艺术创新的“催化剂”。漫漫历史长河中,艺术的表现形式不断推陈出新,有人因此不得不走出“舒适区”。但人类文明从未因此停滞不前,反而爆发出更大的创造力。这正是人的创造性魅力所在,是任何技术也无法替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