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峰
“古往今来,人类逐水而居,文明伴水而生,人类生产生活同湿地有着密切联系。我们要深化认识、加强合作,共同推进湿地保护全球行动。”11月5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出席在武汉举行的《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开幕式并致辞。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物种基因库”,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一旦破坏就难以再生。我们要像保护自己的身体一样保护好湿地、修复好湿地,使湿地发挥出多种生态功能,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文明。
湿地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维护生物多样性、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储碳固碳等重要生态功能,对维护生态、粮食和水资源安全等具有重要作用。今年是中国加入《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30周年。30年来,我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湿地生态状况持续改善,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水清岸绿,鱼虾畅游,鸥鹭翔集,全国已指定64处国际重要湿地,认定29处国家重要湿地,湿地保护率超过50%,为全球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致力于湿地保护的实际行动证明,生态文明建设是一种进步的力量,也是一把智慧的钥匙,能帮助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文化与生态和谐共进。
保护湿地就是保护我们的未来。近年来,中国出台了严格且有效的保护措施,比如针对湿地保护专门立法,明确湿地利用要求,控制人为活动对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的不利影响,为强化湿地保护和修复提供法治保障。当前,湿地建设和保护工作已成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中亮眼的名片,我们要继续加大保护力度,让绿水青山成为美丽中国的最美底色,为生态文明积蓄更多的正能量,推进经济发展、社会事业发展和生态环境持续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