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强勇
读刘红春散文集《撒落在春天的花瓣》,相信任何一个读者,都能感受到她的童心与童趣。作者用纯真和美好完成了对童年的深情缅怀和诗意表达,饱含着一代人对童年往事的共同怀念、守望和祝福。
散文集分《味道》《陀螺》《童心》《花事》《亲情》等五辑。精心设计的选题,经过打磨力求精炼的语言,刘红春的叙述是温和的,文字是有温度的。
《撒落在春天的花瓣》有作者的镜像,作者一直在成长,读者也在成长,成长的过程互相陪伴,很温暖。比如写爷爷、婆婆、父亲等,通过共同的生活场景、共同的生活喜好,甚至一起去某一个地方完成某一个事情,用一个个小故事的形式,让读者仿佛“重回”现场。《爷爷印象记》中,通过爷爷教她写大字、不求人、采药、节俭等几个小故事串起一个丰满的人物形象。《练胆》中,爷爷独自让两个小孙女走进荒野,奶奶怪罪爷爷,爷爷“振振有词”地辩驳:“锻炼一下她们的胆子,长大后遇到什么难事才有勇气战胜。”这些小故事,不但让作者温暖,读者何尝不也能感受到满满的爱吗?
散文写作的角度是自由的,因为是亲身经历过的人与事,是和日常情境间的勾连,它捡拾过往的经历,从逝去的东西里发掘、感受与寻找。在《春暖社饭香》中,婆婆做的一锅香喷喷的社饭,是邻里引以为豪的美食。“谁家有好吃的,总忘不了给隔壁邻居送去一些。这规矩,在西郊流传了好多年呢?”用很平实的语言,道出了邻里之间的和谐,写出了人们心中最朴素真挚的友爱情怀。
写作的过程实际上是发现的过程,既可以让创作者对人和事发现与拥有,又可以传导给读者去感悟和收获。作为写作者,在意写作的过程本身,这个过程很幸福。比如写母亲,在《发酵的母爱》中,通过做酸菜,记叙日常生活小经验,你就会发现木讷、寡言的母亲,在发现了自己熟练的东西,立刻神采焕发。一个孩子眼中的勤劳、朴实、能干、乐于助人的母亲形象跃然纸上。
《撒落在春天的花瓣》有很多的篇幅是从味蕾着手,看似以食物为切入点,其实包含的元素非常丰富。不光是饮食,不光是湘西的文化元素,不光是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看上去是食材的创制,背后是传统的少数民族文化的特性。少数民族各种驳杂万物的描写贴近人物,合乎情境,有机地共冶一炉,同时不显得刻意。
阅读作者的文章很有趣,在阅读中,能感受到作者享受着创作的过程。《守候爆米花》《温暖的红薯粉》讲述着孩子“舌尖上的故事”。在《盐菜里的阳光味道》中,“婆是山歌迷,只要她唱起山歌,就能把什么都忘了。”阅读中,不觉得是婆在腌盐菜,而是在给读者唱山歌。在《走嘎婆》《山歌悠扬》《端午赛龙舟》中,有大人精彩纷呈的世界,更有用孩子的眼光看待世间万物的童贞童慧,还有小孩子的玩心玩味。一幅幅斑斓多姿的清新、朴素的湘西风情画,不但勾起读者阅读的欲望,更让读者有了领略少数民族风物人情的兴致。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刘红春的散文,沾染着强烈的人间烟火气。散文写作者一定要热爱人间烟火,才能写出烟火人生。日常生活的种种波折和起伏,勾连出若干亲人、邻里、同事的情感交流,在生活的风雨中历练、积累、成长、收获。在《父亲烧炭》《上山砍柴》中,为了生活,艰难摸索的父亲,隐忍负重的母亲,他们都和土地紧密相连。刘红春呈现给我们的每一篇文章、每一个画面,都根植于人间烟火,洋溢着生活的烟火气息。
作者是70后,也许在写作上起步较晚,但作者是真的热爱写作,心态也好,相信机遇会垂青努力的人。
(《撒落在春天的花瓣》,刘红春 著,云南美术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