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版:观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2年10月14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车轮向前 丰收在望

  湖南日报全媒体评论员 周泽中

  金秋时节,风吹稻浪瓜果香,神州大地一派丰收景象,各地秋收工作有序推进。麦收有“麦客”,收稻自然也有“稻客”。近期,在怀化洪江市,岩垅乡力丰村的1400亩稻田喜获丰收,来自河南的唐玉成驾着收割机在田间来回穿梭,很快就把金黄的稻谷装进了麻袋。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纬度和气候地区的水稻等农作物成熟时间各不相同。虽说当前农业机械化普及率越来越高,但对于种植规模不大的“散户”来说,租赁农机收割作业比购买农机作业更经济、更有效率,这也就导致各地农机保有量存在一定差异,跨区作业的“稻客”“麦客”应运而生。唐玉成夫妇便是“稻客”大军中的一员。

  “稻香秫熟暮秋天,阡陌纵横万亩连”,流动的“稻客”,是中国人用勤劳双手致富的最好印证。一辆货车载着一台收割机,“稻客”们踩着四时节令,追随农作物成熟的脚步,如候鸟一般南北迁徙。为了节省开支,大部分“稻客”吃在车里,睡在车里,有时连停车、用水、洗澡都成了问题。这群披星戴月、风餐露宿的人们,为稻农、棉农带来丰收的希望,用勤劳撑起家的脊梁。

  过去,“稻客”们手提镰刀、背着铺盖卷走乡串村为人收割水稻,十分辛劳,效率还很低下。如今,得益于现代农业的发展,“稻客”手里的镰刀换成了享受农机补贴的收割机;路网进一步畅通,“唐玉成”们一路挥洒汗水,为了不误农时高歌远行。不论是“稻客”还是采棉工人,他们为端稳中国饭碗贡献了力量,为“融融暖意”付出了汗水,他们是“打工人”最质朴的模样。

  对于唐玉成夫妇来说,怀化只是中转站,接下来,还要前往广东、广西,忙到11月份才能回家。如果沿着“稻客”们车轮滚滚的印记一路走去,一幅壮美的“秋收图”就映入了眼帘,这是独属于中国人的浪漫。我们也希望,在不久的将来,随着现代农业的进一步发展,“稻客”们能和采棉工人一样渐渐停下“迁徙”的脚步,留在家乡创业、致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