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畅 张俐明 王成奇
红色基因,是刻在湘潭大学骨子里的精神图腾。立德树人、服务国家战略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湘潭大学扛在肩头的职责使命。
湘潭大学地处伟人故里、红色之城湘潭,是毛泽东同志亲自倡办、亲笔题写校名并亲切嘱托一定要办好的全国综合性重点大学。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对办好湘潭大学提出殷切期望,希望湘潭大学努力把学校办得更好、更有特色。
9月28日,省委书记张庆伟在湘潭大学调研。他强调,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办好湘潭大学提出的殷切期望,传承红色基因,全力推进“双一流”学科高质量建设,为建设现代化新湖南作出新贡献,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连日来,我们在该校走访。教室、图书馆、实验室里,随处可见师生忙碌的身影。对知识的渴求、对服务“国之大者”的责任感与紧迫感,在这里赓续传承……
服务“国之大者”
向科技广度和深度进军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每一次重大科技的突破,都是催生新技术新产业,开辟经济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形成竞争新优势的重要机遇,必须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高校是我国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近年来,湘潭大学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坚持守正创新,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优势,服务“国之大者”,沉下心、埋头干,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
7月30日,湘潭大学与湖南柯盛新材料有限公司签署“非贵金属(贵金属)催化剂制备与催化加氢技术开发项目”技术开发(委托)合同。
“‘非贵金属(贵金属)催化剂制备与催化加氢技术开发项目’通过催化剂创新实现贵金属减量,甚至用非贵金属替代贵金属。一方面可大大节约贵金属资源,避免被国外‘卡脖子’;另一方面可以用非贵金属替代贵金属,使催化剂成本降低25%至50%以上,同时提升催化加氢技术,每年可以创造显著的经济效益。” 项目负责人、湘潭大学化工学院教授刘平乐说。
今年4月,湘潭大学在湖南高校中首次对标湖南优势产业链,集中梳理并发布183项特色科技成果。催化剂制备技术开发项目是该校发布科技成果汇编后,与企业紧密对接实现的首个重大成果转化项目,也是继湘潭大学罗和安教授团队2020年签订5亿元技术成果转化项目之后,该校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工作上的又一个重大项目。
近年来,湘潭大学始终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着眼于地方核心关键技术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民生科技发展需求,积极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以产学研构筑优势特色学科、培养优秀创新人才、开展优质社会服务,在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加快创新型湖南建设中取得了一系列成绩。
事实是最有力的佐证。除了众所周知的空间站飞天舱外服、核心舱卫生区子系统、航天医学实验机柜等设计成果亮相太空外,湘潭大学科研成果“遍地开花”。
湖南先进传感与信息技术创新研究院,研制出全球首条碳基传感器芯片小试线;智能导航与遥感研究中心承担研发的智能群枕式长钢轨铺轨机组项目,开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定位技术成果转化的新领域;全国首条短程低碳废锂离子电池资源回收生产线动工建设,湘大团队攻克复杂废气治理难关;国内首次开展的油电混合动力通用飞机试飞成功,背后凝聚湘大心血;全固态氟离子电池、电解水制氢等项目,将打破 “卡脖子”技术,助力能源升级换代……
尤其是随着湖南数学领域首个国家级平台——湖南国家应用数学中心落户湘大,并被列为湖南省算力支撑标志性工程算法创新平台,湖南国家应用数学中心运行实体湖南韶峰应用数学研究院备案成为湖南省新型研发机构,“智能导航及遥感数据高精度融合的数学方法”“智慧司法科学理论与司法改革科技支撑技术研究”等一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以及湖南重大科技任务、重大工程、区域及企业发展中的数学问题被有效解决,为湖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和智力支撑。
今年科技部发布的《中国科技成果转化2021年度报告》显示,湘潭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合同金额,在全国高校中排名第37位;以转让、许可、作价投资这3种方式转化的科技成果合同金额,在全国高校排名第6位。
瞄准现代化建设
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层次最高、权威性最强、支持力度最大的研究项目,其立项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体现高校的整体科研能力和学术创新水平。
9月30日,2022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和青年项目立项结果正式公布,湘潭大学获批立项25项,立项数居全省第一。在2018-2022年高校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立项统计排名中,湘潭大学以130项的立项数位居全国高校第38位,其中重点项目立项15项,位居全国高校21位。
荣誉背后,是沉甸甸的使命担当。湘潭大学聚焦国家和区域发展重大现实问题,落实湖南“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围绕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知识产权发展、“一带一路”、中非合作、红色旅游等方面,开展战略性、对策性研究,不断擦亮湘大特色智库品牌。
近年来,中非双方并肩携手,一大批合作项目落地生根,成果惠及中非人民。然而,中非经贸合作过程中面临的信息壁垒、法律风险、文化障碍、经贸纠纷等问题,亟待解决。湘潭大学通过40余年的不懈研究,锻造了破解这些难题的“法宝”。
湘潭大学是恢复高考后首个成立非洲问题学术性机构的高校,承担《“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企业对非投资的环境法律风险及其对策研究》等10余个国家课题;《南非环境法研究》《尼日利亚专利法研究》等一系列针对性、落地性的研究成果不断转化为应用成果,不仅为中非经贸合作“保驾护航”,也为增进中非文化交流、深化中非经贸合作架起一座坚实桥梁。
勇于“吃螃蟹”的湘大人,从未曾停止向前进发的脚步。
大数据与智慧司法是“两高一部”未来的重点改革方向。由湘潭大学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智慧司法科学理论与司法改革科技支撑技术研究”有望实现司法决策效率更高、成本更低,也更透明和科学化;作为我省首家也是唯一的知识产权学院,湘大知识产权学院获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等近30项,省部级项目100余项……
湘大“思想库”“智囊团”的身影,奔忙在广袤山河、各条战线,成果丰硕。
针对湖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省委书记、省长等省领导出题,交由全省重点智库单位承担研究任务,湘大共承担11项。其中2019年34项中湘大共承担5项,立项数、立项经费为全省首位,6项阶段性成果获省部级以上领导肯定性批示13次,获批示次数居全省智库单位首位。第三届湖湘智库“十大金策”获奖多项,居全省首位。智库成果被党政机关、立法部门采纳40余项,多篇被中央相关部门单篇采用,30余项刊发《决策参考》《湖南信息》等,2项报告建议分别获最高人民法院主要负责人肯定性批示。《湖南省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条例》获湖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2022年1月1日起施行,而这个《条例》由湘潭大学的团队负责起草。“湘大的报告是有质量和深度的。”这是中央和省部级相关部门对湘大智库的普遍赞誉。
投身乡村振兴
志智双扶为发展赋能增效
9月的湘潭县白石镇,正是湘莲采摘加工的繁忙季节。
在湘莲加工专业户周湘武的加工车间里,一袋袋莲子倒进机器入料口,另一头出口输出去掉了莲心的成品。这是一台全自动鲜莲子去心机,设备上喷印的“湘潭大学专利技术”几个红色的字格外醒目。
这背后,离不开湘潭大学教授马秋成情系乡土的心。从2009年开始,莲子加工机械“零基础”的他逐渐成为“行业领头羊”,成功研制出三代莲子去心机以及开边机,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7项,获湖南省技术发明二等奖、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全自动莲子去心机补齐了湘莲产业链深加工环节的“短板”,为各类湘莲加工企业年增加产值4000多万元。在莲子去心技术成熟后,马秋成又有了新的梦想——研制莲蓬采摘机器人,目前正开展原理性试验。
情系乡土,积极投身乡村振兴战略,是湘潭大学师生血液里流淌的质朴情怀。
该校各学院依托专业特色,各施其能、各展风采。艺术学院帮助湘西保靖县比耳镇创建合作社,策划“酉酉橙”品牌上市仪式,举办“酉酉橙”文创展览。开设产业网店,上架竹编、脐橙产品,对网店进行整体运营与推广。对比耳镇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竹编进行大力帮扶,开发设计皮具竹编、帆布竹编包、竹编与大漆铂金非遗技艺混合产品系列产品,点“竹”成金;环境与资源学院探寻怀化市芷江侗族自治县蝴蝶画非遗文化文旅产品新路径;公共管理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助力浏阳烟花产业转型升级;文学与新闻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商学院等组建跨专业团队为提升湘潭红色文化浸润力赋能增效……
邵阳市邵阳县下花桥镇石莲村是我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也是湘潭大学乡村振兴联点帮扶村。驻村工作队按照“固成果、强基础、促发展、谋长远”思路,通过美丽庭院建设,已完成大部分基础设施建设。如今,村庄变得靓丽,人们的生活更加舒适,202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由原来的0.67万元增加到10余万元。
其实,早在2018年,湘潭大学就交出了一份乡村振兴“成绩单”。当年,该校驻村帮扶工作队进驻湘西自治州泸溪县洗溪镇张家坪村开展为期3年的帮扶工作后,张家坪村顺利实现“户脱贫村出列”。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对口帮扶过程中,湘潭大学乡村振兴人才培养计划、高考学子助学计划同步开展:为泸溪县基层干部进行业务和党务知识培训;脱贫攻坚期内,张家坪村学子考上湘潭大学的,每人每年给予6000元助学金;泸溪籍学子考上湘潭大学的,每人每年给予3000元助学金;在石莲村开展“爱心书屋”建设,组织义务支教进行“一对一”辅导……
如何深刻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下乡村治理变革的发展方向?湘潭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研究中心、出版社共同策划出版了献礼“二十大”重大选题图书——《数字赋能乡村振兴丛书》。丛书勾勒了数字时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现实指向,为持续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转型提供了参考。
“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海里游的;绿色能源、红色旅游、产业振兴、人文挖掘……扎根伟人故里的湘潭大学,用坚守与担当,不断续写红土地上的新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