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喜迎党的二十大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2年10月13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践行“两山”理论 不负青山绿水
——临湘市全面推进林长制改革

  龙源水库。

  杨小云 摄

  黄盖湖湿地。

  张诚高 摄

  长江岸线,生态廊道。

  杨小云 摄

  千年银杏。 陆龙宝 摄

  “党建+林长制”党员干部深入村组召开屋场会,面对面宣传森林防火。

  临湘塔生态文化园。 杨小云 摄

  许德军 周 斌 易晴洲 刘永涛

  金秋时节,金风送爽,天高云淡。长江临湘塔生态文化园里,不时有游客前来打卡留影;龙窖大山广袤的森林里,一队队徒步穿越的驴友矫健走过;五尖山国家森林公园里,鹤发童颜的老者正悠闲拾级登高。

  临湘市位于湖南东北角,幕阜山余脉绵延市域东南,万里长江依境东流。俯瞰临湘大地,青山苍翠、林草丰茂,一派惬意的绿色生态景象,人们形象地称其为“湖南封面”:市域总面积1760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积144.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6.8%,活立木蓄积量为318.8万立方米,森林资源蓄积量年增长率达4.0%,湿地保护率达72%。

  临湘是全国有名的“竹木之乡”“浮标之乡”“茶叶之乡”,是全省重点林业县(市)和南竹丰产示范县(市)之一。这里森林资源管护有力,林木蓄积量稳步增长,生物多样性日趋丰富;这里竹木家居、森林食品、优质油茶、中药材种植、森林康养产业蓬勃发展,林业相关产业成为农民增收致富、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近年来,临湘市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扎实推进林长制改革,做足“林”的文章,发挥“长”的效能,探索“制”的创新,一幅群山叠翠、碧水长清的生态画卷正在湘北大地徐徐展开。

  高位推动  构建完备林长制组织体系

  “临湘发展坐拥‘青山、碧水’两大最为宝贵的资源,‘青山’就是生态良好,拥有144万亩宝贵的森林资源;‘碧水’就是万里长江依境东流,拥有38.5公里的长江干流岸线。”临湘市委书记王文华对于绿色生态资源的重要性有着清醒认识。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临湘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林长制改革工作,成立了林长制工作委员会,由市委书记任市林长,市长任市第一副林长,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主要领导任市副林长,相关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任委员。今年以来,该市多次召开市委常委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市林长会议研究部署林长制改革、制定相关工作方案、建立相关配套制度。

  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该市全面推进林长制工作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建立并完善了《临湘市林长令制度》等七项配套制度,下发了《临湘市林长制护林员管理考核办法》《临湘市2022年度林长制工作考核方案》等相关文件,不断压实“一长三员”和林长办工作责任,有力推动了“林长制”向“林长治”的转变。

  为打造上下衔接、责任明确的林长制组织体系和责任体系,该市成立了市、镇(街道)、村(场)三级林长办159个,市林业局成立了林长制工作股,14个镇(街道)林长办加挂林业管理站牌子,实行合署办公。同时,还明确了32个委员单位分管领导和联络员,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林业治理新格局。

  压实责任  构筑“一长三员”治林体系

  9月26日上午9时,临湘市羊楼司镇如斯村邓家冲的山坳里传来摩托车发动机的轰鸣声和由远及近的防火宣传喇叭声。时值森林防火特护期,如斯村网格护林员邓小平正在进行日常巡护。

  “如果有村民违规野外用火,我会立即制止;如果有人盗林毁林,我会及时联系执法人员。”老邓上世纪90年代初从事木材贩运,1993年开办竹凉席厂,2000年承包经营1300亩村林场,今年老邓正式成为一名签约网格护林员。几十年砍树伐竹为生,如今儿女都已成家立业,年近花甲的老邓只需守着家门口这片“绿色”,就有一份稳定的收入,他很享受这份新工作。像老邓一样,在临湘市有一批曾经的“吃山人”就地转变为“护林人”。

  按照“责任区域全覆盖,林地管理无缝隙”的原则,临湘市将市域划分为18个责任区域、289个管护网格,其中湿地管护相关网格117个。设立了市、镇(街道)、村(场)三级林长476名,选聘护林员289名,选派监管员187名、执法人员56名,确保了一山一林、一草一木都有专人负责、专人管护,做到了逢山有“保镖”,逢林有“卫士”。

  强化绩效考核,让护林员不敢懈怠。各镇(街道、林场)分别与全市289名护林员签订森林管护劳务协议,对护林员进行严格的绩效考核,护林员每季度1000元的绩效奖与管护范围内森林资源保护、森林防火、松材线虫病防治等工作成效紧密挂钩。今年以来,因履职不到位,已有2名护林员被解除劳务协议,1名护林员被警示教育。截至9月25日,全市护林员巡护总时长达1.5万小时,巡护总里程达10.2万公里,巡护系统移动端使用率达100%,三级林长累计巡林1.1万人次,护林员巡护出巡率、有效率稳定在90%和98%以上。

  为打造一支具备高度专业素养的管护队伍,该市举办了林长制集中培训班和林业执法人员专题培训班,全市各镇(街道)也分别举办了林长制工作系列培训活动,一线护林员、监管员和林业执法人员履职能力得以稳步提升。

  争创特色  打造“林长制”临湘样板

  林长制既是一项探索创新,更是一项改革引领。临湘市充分发挥体制优势和改革精神,强化组织领导和统筹谋划,以期取得扎实持久成效。

  该市注重发挥市林长在林长制工作中的核心作用。早在3月29日,该市市委书记、市林长王文华就签发了关于清明森林防火的全市第一号林长令,紧接着又主持召开了全市贯彻落实湖南省2022年第一号总林长令工作部署会,督促各级林长、护林员、监管员、执法人员落实森林防火和资源保护主体责任。截至目前,市林长已累计签发林长令2个,签发林长制委员会文件12个;市级林长签发问题交办函10件,交办问题34个,约谈乡镇级林长2人次。

  该市积极探索林长制工作中的党建引领作用。在护林员选聘中优先录用责任心强、能吃苦耐劳的共产党员,注重发挥党员在护林队伍中的示范引领作用;该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发动了一大批党员干部护林志愿者,每到防火期他们就活跃在林区村组,以屋场会等形式开展防火宣传;该市将林长制工作融入边界党建“六共联建”,省际、县际边界毗邻镇村间定期召开党组织联席会议,协商生物防火林带建设,互通森林火情信息,开展森林防火、湿地候鸟保护联防联治;该市4个国有林场与周边村(社区)开展支部共建,在森林防火宣传、森林防火通道建设、生物防火林带建设、森林火情信息共享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

  该市积极探索森林资源管护工作创新。在松材线虫病除治工作中导入市场机制,创新引进第三方除治力量,促进了除治工作质、效双提升;发挥林长协调机制,开展跨省、跨县木材检疫联合执法行动,消除疫木流向监管盲区。该市在去年拔除1个疫点的基础上,今年又有望拔除2个疫点。

  为让古树名木“老有所依、病有所养”,该市在岳阳市率先建立“林长制+古树名木保险”市场风险分担机制,市政府出资为全市在册2085棵古树名木购买了“绿色保险”,风险保障总金额达7255万元。

  今年临湘市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大旱,针对日趋严峻的森林防火形势,该市在原有40人常备应急扑火队伍的基础上,从重点林区乡镇抽调170名熟悉本地林情、扑火经验丰富的农民组建应急扑火大队,多次开展应急演练“以练代训”,确保了应急扑火队伍“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该市借力林长制,“亮剑”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虎威行动”。通过林长巡林问题交办、责令问题整改,全面压实地方政府、林业执法队伍责任,共办结案件45起,行政处罚49人,收回林地41.1亩;通过建立纪监、公安、检察、法院、农业农村等十部门协同机制加大问责、打击力度,力促问题整改清零,累计向公安部门移送案件7起,市纪监委问责3人、市林长办提醒谈话2人,提前实现问题图斑整改销号清零。

  森林提质  打造五彩斑斓长江岸线

  9月下旬,长江岸线临湘滨江产业园段的紫薇林开完了最后一批花朵,长达4个月的花季完美谢幕。这片林地属于意大利杨树替代造林地,除了紫薇外,还交叉种植了桂花、红叶石楠、女贞等3个乡土树种。

  临湘境内长江岸线约占长江湖南段岸线总长的四分之一,为“守护好一江碧水”,打造最美长江岸线,该市设置了长江岸线临湘段责任区域市级林长,统筹长江临湘段岸线生态廊道建设与管护。

  该市整合林业、水利、自然资源、血防、文广等部门项目资金9500余万元,持续推进沿江护堤林建设,废弃码头、砂石堆场复绿,可视范围森林提质和沿江工业园区绿化提质,累计造林7850亩。

  该市在推进长江岸线绿化的过程中,不仅让其绿起来,还力求让其美起来、“活”起来。以往该市长江岸线造林树种选择偏重于经济性,90%以上为意大利杨树,不仅树种单一,景观色彩单调,生物多样性也体现不充分。近年来,该市大力推进长江岸线意杨替代造林。在长江岸线新植树种选择上,力求体现乡土化、多元化、生态化和景观化等“四化”特征。长江干堤背水侧50米内种植乔木,采取观花树与观叶树带状混交配置,种植栾树、榉树、女贞、红叶石楠、紫薇等乡土树种,形成错落有致、色彩丰富、四季有景的景观防护林带。干堤临水侧洲滩构建固岸防浪林带,以种植旱柳、垂柳为主,适当种植枫杨、乌桕等抑制钉螺滋生树种,将造林绿化与江滩抑螺防病相结合。

  2020年,该市引进三峡集团长江生态治理与修复项目,投资3000万元,清理陈年垃圾,修缮临湘古塔,修复自然生态,打造出以临湘塔为中心、总面积126亩的生态文化公园。如今,这座融文化厚重与自然和谐于一体的生态文化公园,已成为最美长江岸线新的网红打卡地。

  一手抓造林,一手抓管护。该市每年还投入80万元资金用于清除长江岸线新造林地内灌木杂草,确保新造林存活率在85%以上。

  如今,一个连续完整、结构稳定、功能完备的滨江森林生态系统正在形成,岸绿景美、五彩斑斓的沿江美丽生态初步显现。

  “两山”转化  绿色经济为乡村振兴助跑

  “要是以前,龙须港早就断流了,多亏满山的森林涵养水源!”尽管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旱,但眼下龙窖山省级风景名胜区内龙须港清澈的溪流仍汩汩流淌,羊楼司镇龙窖山村农旅经营户潘冬赐感慨万千。

  龙窖山村早在10多年前就禁止砍伐天然林,如今全村森林覆盖率高达98%,每立方厘米空气中平均负氧离子含量达3.2万个。

  今年夏天酷热难耐,临湘市依托龙窖山广袤的森林资源实时举办了首届龙窖山避暑节,凭借背靠满目苍翠的大山和傍依清澈见底的龙须港,潘冬赐将避暑休闲生意做得风生水起:10间民宿客房天天爆满,餐饮接待一天30桌更是“家常便饭”,保守估计老潘今年纯收入在40万元以上。生意最火爆的时候,老潘每天要雇请七八个人帮忙,200元一天的工资“现打现开”,他家不少亲戚也跟着“沾光伴福”。

  在推行林长制的实践中,临湘市委、市政府要求各级林长要“勤调研、多思考”,作好“用绿”这篇大文章,打通“两山”双向转化通道,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为乡村全面振兴“加油助跑”。

  该市结合土壤成分、蓄水条件,引导农民因地制宜发展林业产业:路南丘岗区重点发展高产油茶产业,路北板页岩风化区重点发展南竹产业,药姑山区重点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产业。在实施油茶产业发展三年攻坚行动中,该市通过整合项目资金、制定奖补政策,鼓励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扩种油茶,结合生物防火林带工程建设新植油茶。截至目前,全市油茶总面积已达4.3万亩,林下中药材种植面积1.2万亩。通过培育种植大户、示范基地、农头企业,不断壮大林业产业,凸显规模效益。全市共有林业龙头企业5家,规模林业示范户40户。2021年,全市林业经济总产值达105亿元。

  该市通过森林品牌创建,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助推农民增收致富。目前,该市已建成国家级森林公园2个(其中1个为跨县森林公园)、省级风景名胜区1个、省级重要湿地1处、国家“森林乡村”6个、岳阳市级“森林乡村”32个,拟申报“国际重要湿地”1处。

  素晖射流濑,翠色绵森林。临湘市委副书记、市长刘琦表示,临湘将继续秉承“替山河妆成锦绣,把国土绘成丹青”的实干精神,积极推进林长制从“全面建立”向“全面见效”转变,使临湘的天更蓝、水更清、树更绿,让绿水青山焕发出巨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推动54万临湘人民享有更多的绿色福利和生态福祉。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