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理论·学习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2年09月23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善用红色资源

  向国华 何其鑫

  用好红色文化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这既是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客观要求,也是高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现实需求。湘西是一片红色热土,在长期革命斗争中,这块神秘的土地孕育了具有地域特色和少数民族特点的红色文化。为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地处湘西的地方高校需要大胆变革、推陈出新,通过提升红色文化的亲和力、渗透力、说服力,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思想性、理论性,引导广大青年争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聚焦湘西红色文化的亲和力,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文化艺术向来是最能感染人、引导人的,这种潜移默化的感染和引导直接关系到个体思想价值观的塑造,对个体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产生恒久的影响。大湘西地区红色文化资源异常丰富,有通道转兵等红色故事,有精准扶贫首倡之地十八洞村等新时代的红色地标。高校思政课可以聚焦当地少数民族色彩浓、区域性明显、历史影响大的红色文化,利用身边耳熟能详的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将“红色经典”转化为“思政话语”,将学生的关注热点、专业背景与思想理论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启发学生对理论问题、历史问题和社会问题深入思考。同时,要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善于采用生动活泼和幽默风趣的话语进行理论讲解,把深刻的哲理化为浅显的道理,把抽象的原理化为形象的说理,使高校思政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

  加强红色文化的渗透力,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以课程思政传承红色基因。既要构建以红色课程为主的课堂教学体系,又要通过专题讨论、经典阅读、影视教育、知识竞赛等创新形式将当地红色文化有机融入课程。以校园思政加强红色熏陶。积极开展校园红色文化活动,建设红色文化园,打造本校及本地红色教育基地,在校园营造红色育人氛围,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对红色文化产生情感共鸣。以社会思政深化思想认识。构建思政教师、大学生、纪念馆、地方党校与史志研究室“五位一体”的合作机制与灵活多样的思政课实践育人体系,实现理论与实践、课堂与社会、书本与现实的内在有机统一,打造一个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红色育人氛围。通过搭建红色实践平台,丰富社会调查、暑期实践等活动形式,让大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坚定理想信念,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而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思考人生、指导实践。

  运用红色研究成果的说服力,增强思政课的理论性。湘西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湘西人民在坚守理想、顽强奋斗的过程中所产生的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蕴含着取之不竭的理论智慧。马克思曾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通过红色文化以文育人,能让思政课的理论框架更加系统和全面,提升思政课教学的高度、广度、深度,引导学生于细微处体会“大道理”,为思政课提供学科支撑、理论供给、学术支持,从而在社会思想观念日益多样、社会价值取向日趋多元的环境中更好感染人、说服人、武装人。特别是在红色资源丰富、红色故事动人的湘西地区,让青年学生广泛参与湘西红色文化研究,组建红色文化科研团队,申报红色文化研究课题,发表红色研究论文,开展红色社会调查等,可以提升思政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引导青年在文化滋养中充分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实现“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

  在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过程中,善于将红色文化内嵌于教学过程,讲道理讲情理、讲历史讲事实,就能有效提升思政课的针对性、思想性、理论性,让思政课成为一门有思想、有温度的课,真正推动思政教育入脑入心。

  【作者均为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怀化学院基地特约研究员,本文系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课题“青年大学生传承红色基因的内生动力研究”(XSP21YBZ039)阶段性成果,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项资金资助】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