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湘江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2年09月09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秋的味道

  李慕尚

  1912年的中秋,鲁迅独自客居北京。他在日记中写道:“阴历中秋也……见圆月寒光皎然,如故乡焉,未知吾家仍以月饼祀之不。”怀乡思亲之情跃然纸上。鲁迅记得的是家乡的祀月风俗,其弟周作人,则对中秋的味道,记忆尤深。他的《儿童杂事诗》中有一首《中秋》诗写道:红烛高香供月华,如盘月饼配南瓜。虽然惯吃红绫饼,却爱神前素夹沙。

  中秋的吃食甚多,小的时候,每逢中秋,总要大吃一顿。其实,中秋的味道,不光是月饼,也不光是吃食。

  中秋节,各地都有自己的习俗。但中秋节的习俗共同之处不外乎:祭月、赏月、观花灯、吃月饼。除此之外,各地还有:民间拜月、赏桂花、兔儿爷、中秋宴俗、舞火龙等等 。

  中秋节由古代祭月演变而来。古代历法把每个季节分为三个月,分别是孟月、仲月、季月。农历八月份正好是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农历八月十五又正好处于秋季的二分之一日,所以又被称为“中秋”。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最初这一天是被定为古代帝王祭月的日子的,后经慢慢演变,一直到了唐代,中秋节才成为了固定的节日。

  唐代时中秋风俗在中国北方地区已广为流行。中秋节成为官方认定的全国性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的长安一带极盛,许多文人的诗文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词句。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糅合定型的重要时期,其主体部分传承至今。

  北宋时期,正式定阴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文学作品中出现了“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令食品。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说:“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而且“弦重鼎沸,近内延居民,深夜逢闻笙芋之声,宛如云外。间里儿童,连宵婚戏;夜市骈阗,至于晓”。宋代著名诗人苏东坡写中秋的诗词,就有多首,如《水调歌头》《中秋月》等,他的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直被人们吟诵至今。

  吃月饼、赏月也是马来西亚华人世代相传的中秋习俗。中秋临近,马来西亚各地的老字号商家纷纷推出各色月饼。首都吉隆坡市内各大商场都设有月饼专柜,报纸、电视台的月饼广告铺天盖地,为喜迎中秋营造了节日气氛。吉隆坡一些地方的华人社团则会举行提灯笼游行庆中秋活动,除舞龙舞狮外,一辆辆载有“嫦娥”、“七仙女”的花车漫游其间,服饰鲜艳的艺人和群众载歌载舞。

  在韩国,中秋也称为“秋夕”,是一个祭祀的日子。秋夕祭祀一般以大家庭为单位,大家聚在一起悼念逝去的祖先,为家人祈福。供桌上的供品也比较丰富。秋夕也是一个感恩秋季收成的日子。韩国有句谚语“不需多、不需少,只愿如中秋”。意思是希望能像丰收的中秋时节一样不愁吃穿,世世代代过上好日子。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此时犹记得去年中秋登山望月的情景。难得的“十五的月亮十五圆”,一轮圆月高挂,天空中有道道清云,如烟似雾,弥蒙在月色中。月晕恰恰是这圆月与清云的红娘,牵于二者之间,淡淡的点上一圈,既不喧宾夺主,又有万般娇媚。有人说,新月似芽,半月如瓢,圆月如西子之明眸。但这似明眸的圆月要用在中秋之月上,并不妥当,谚语有“八月十五云遮月”之说,云生月隐,神秘、朦胧。此中秋圆月虽不及西子之善睐明眸,可是却独具一分情调。

  中秋是有味道的,中秋的味道,就是团圆的味道,就是祈福的味道。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