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湘晖
“法者,治之端也。”执政兴国,离不开法治支撑;社会发展,离不开法治护航;百姓福祉,离不开法治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法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法治体系建设全过程。建设法治强县,必须更加坚定地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到县域治理的各个阶段,真正提高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
用良法筑牢法治基础。治国凭圭臬,安邦靠准绳。科学的县域法规体系不仅要遵守上位法的规定,更要发挥“小法办大事”的重要作用。一要加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宣传工作,坚持“送法入户”,推进“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大力弘扬法治文化,宣传法治精神。二要积极配合上级立法,立足县域民生,提出立法建议和意见。在配合进行立法调研时,按照“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对促进就业、推动经济发展、改善居住环境等重点问题深入调查研究,充分倾听人民群众的心声。三是要出台符合实际的县域规范性法律文件,继续搭建开放平台,用政策引导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发展县域经济,人才是第一资源。要加强人才引进的政策保障,以法治推动改革,用改革激发活力。四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规范性法律文件之中,以社区为单位举行推广活动,积极推动全县范围内形成“崇德向善”的纯正风气,达成县域层级的德治和法治相融合。
用善治夯实法治关键。执法是将法律落实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对中国法治建设的信心和法治获得感。要进一步严格规范执法。一是提升执法的温度和透明度,加强对执法人员的规范教育,全面提升执法人员法治素养,坚决杜绝“一刀切”“钓鱼执法”等执法方式。全面推广说理式执法,向违法者充分展示执法的依据,解决违法者“不知法而违之”的根源性问题。对于法定条件下的企业轻微违法行为,可以实行“首违不罚”原则,为市场主体的发展壮大提供宽容的法治环境。二是加强执法力度,推动区域绿色发展。用“洞庭清波”等专项行动加强生态环境整治,筑牢“一湖一河一区一心”的生态屏障,持续用绿色产业反哺经济发展。加强对关系群众“钱袋子”“菜篮子”的就业、食品安全等领域的持续监管,善用科技手段扩大执法力度。三是给行政权力定规矩,严格落实行政工作人员持证上岗制度,要求行政执法人员在调查取证、采取强制措施和送达法律文书等执法活动时,必须主动出示执法证件、表明身份。明确行政编外人员的执法辅助作用,禁止编外人员的单独执法行为,彻底清理“临时工”不规范执法的现象。四要善用科技力量,引入“科技+执法”的模式,如针对洞庭湖水域内非法捕鱼、非法倾倒垃圾等违法行为,利用无人机扩大执法人员的可视范围,解决执法人员取证难题。划拨专项资金,建立网格化社会治理平台,将社区监控、村级监控、重点区域监控全部接入平台,实现实时多部门同步监控,提高执法效率,提升县城管理精准化、智能化。
用司法维护法治底线。司法公正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要坚持常态化推动扫黑除恶行动,开展“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持续宣传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简化援助申请申办程序,做到应援尽援。尤其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新期待深化司法改革。一要降低解纷成本,倡导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形成“一核多元”的县级解纷工作体制,实现向“少诉无讼”的前端治理转变。二要强化裁判兑现,提升自动履行率,既建立自动履行正向激励机制,又建立“谁办理,谁负责”的案件履行督促机制。三要完善群众监督,不仅让当事人在庭审中有充分的陈述意见的权利,还要重视法庭外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表达权、监督权,用数字化手段构建全流程线上投诉、建议、评价、反馈渠道。
(作者系岳阳县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