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严万达
通讯员 杨雄春 彭华
初秋时节,蓝山县毛俊镇毛俊村青山环抱、绿水绕村,欢声笑语荡漾在田间地头、农家庭院。
毛俊村有103个姓氏,常住人口5000余人,是湘南百家姓第一村。曾经,该村人心不齐、村风不正,村“两委”班子没威信,“经济强村”逐渐沦为“空壳村”。
毛俊镇党委书记唐辉介绍,毛俊村昂起党建龙头,攻坚集体经济,202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445万元,该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全国民主法治建设示范村,村党组织被评为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百姓村”重焕生机。
自我造血
本世纪初,毛俊村因水运衰落,竹木加工支柱产业日渐式微,被周边村赶超。
2005年,村里能人廖仁旺被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他敢想敢干,激活基层党组织,推进依法治村,根除村霸黑恶势力,收回被侵占的集体资产。
“发展村集体经济,村干部和党员得打头阵!”全村90%以上党员掌握1至2门实用技术,45名党员成为经济能人和致富能手。
毛俊村是镇政府驻地,发展集体经济具有优势。毛俊村“四轮驱动”盘活沉睡的资产资源,延长村集体经济增收链。
巧做商业文章。拆旧建新,建成14间两层连栋商业铺面;购买、置换土地,建成27套住宅楼房和一座村级客运站;村集体筹资,建设沿河村民住宅小区、自来水厂。
发展特色种植。流转土地,建成100亩优质稻基地、500亩香芋基地、300亩葡萄基地;成立生猪养殖、葡萄种植、香芋种植等专业合作社6家;村委会统一经营管理村里3200亩山林。
升级传统产业。创建毛俊村竹木工业园,培育竹木加工企业13家,年产值近2亿元,其中蓝山县湘蓝竹木制品有限公司投资规模过千万元,成为省级龙头企业。
撬动美丽经济。抓抢修建毛俊水库的契机,做足山水文章,挖掘“百家姓氏文化”,建成“风雨长廊”“俊水河观光吊桥”“儿童乐园”等一批文旅项目。
毛俊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陈英杰说,毛俊村将党建势能转化为发展动能,持续增强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近16年村集体经济增长221倍。
反哺惠民
村民牛昌进家90亩冬瓜基地,青皮冬瓜缀满棚架,亩均纯利有望达7000元。
“请了10余个村民采摘,人均劳务费1万元。”牛昌进致富不忘乡亲,他还提供种苗、技术、销售,带动本村10余户村民种植冬瓜400多亩,户均年增收3万至5万元。
土地“活”起来,村民“富”起来,不少村民获得土地流转和基地务工收入。2021年,毛俊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3万元。
村民唐开顺家3层小楼门前,停着一辆别克君威轿车。“现在致富渠道多,大房子、小轿车,成了村民标配。”毛俊村党总支书记、村主任唐昭敏介绍,毛俊村800多户居民有500多户买了小车。
村集体腰包鼓了,村里更有底气解决村民“急难愁盼”问题。
以前,竹木加工作坊沿河无序发展,俊水河成了臭水河,雨季河水满溢,形成一片又脏又臭的河滩。毛俊村搬迁小作坊,修建防洪堤,开发住宅小区,实施美化绿化,人人避而远之的臭河滩,变成楼房矗立、舒适宜人的沿河风光带。
毛俊村还成功创建国家3A级景区,建成文体活动中心、百姓休闲广场、同心风雨桥等便民设施,老人免费体检,学生考上大学发奖学金。
树立新风
毛俊村以前村民办红白喜事动辄几十上百桌,花费不菲。2016年,村里推行婚丧喜庆改革,严格按村规民约控制酒席规模,移风易俗树新风。
“我们祖上就有‘勤俭持家’的家规,我要为子女作表率。”当年恰逢村民周来古七十大寿,他带头不摆寿宴。
毛俊村修订村规民约,评选好家规好家训,引导村民传承好家风。村规民约和家规家训相辅相成,推动乡风文明提质升级。
“这笔开支报账手续不规范,要核实。”毛俊村理财小组成员仔细查看村里的收支账。村理财小组成立10多年来,小组成员公正办事,村集体未发生一例“问题账”。
“五好家庭”“青年创业标兵”“巾帼能手”“尊老爱幼模范”“卫生示范户”……毛俊村还以评比活动为载体,引导户户争创文明户。
傍晚,村民休闲广场上、同心风雨桥边,到处是村民跳舞、休闲的身影。村里特意买了7台音响,供村民免费使用。“跳舞融洽邻里关系,‘百姓村’亲如一家。”伴随着欢快的旋律,44岁的村民邝玉兰和同伴扭动腰肢,咯咯地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