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湖南文源深、文脉广、文运盛,自古有“古道圣土”“屈贾之乡”“潇湘洙泗”之称,孕育其上的湖湘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推动湖湘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湖南日报《理论·智库》特约请专家学者建言献策。
董艾辉 刘曼柔
短视频传播具有无边界、跨平台、高参与度等特点,通过短视频传播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正日益成为富有社会价值的传播风尚。湖湘文化源远流长,将其精髓融入短视频生产与传播,既能提升短视频的文化内涵,又能源源不断激发湖湘文化传承发展新活力。
打造优质短视频,提升湖湘文化吸引力
短视频传播具有无边界特点,既在于“可移动性”使其能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又在于其创作门槛低、突破了专业界限,使“人人都是主播”成为可能。基于这一特点,近年来有关湖南历史文化名人、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美食、风土人情等的短视频数量多、层面丰富,助力提高了广大受众对湖湘文化的关注度。但总体而言,这些短视频同质化现象较为突出、创新性不足、品质有待提升。
一方面,须坚持“内容为王”,凸显湖湘文化的精髓。深刻领会湖湘文化“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经世致用、坚韧不拔”的精神特质、“吃得苦、霸得蛮、扎硬寨、打硬仗”的意志品质,发掘更多代表性强、传播力足的文化符号,加以精简截取、浓缩提炼、深度融入,努力生产更多原创性短视频,讲好精彩湖南故事。比如屈原“上下求索”的故事、王船山“知行统一”的故事、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故事等。
另一方面,应注重融入丰富多彩的现代元素。目前关于湖湘文化的视频多以纪录片形式呈现,时长一般在20分钟以上,并以解说为主,缺乏互动,有的视频评论量、点赞量、转发量不高。湖湘文化的短视频表达应避免过度学术化或娱乐化,善于采用视觉性、听觉性等丰富多元的传播符号,实现严肃话语的网络化、年轻化表达,激发受众尤其是年轻受众的关注与互动意愿。比如用音乐烘托视频主题,以贴近现代生活的表述拉近与受众的距离,在“有趣有料”中有效提升湖湘文化的吸引力。
充分利用短视频平台,提升湖湘文化传播力
高质量短视频通过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以及PC端中的视频网站等媒介可获得发酵式传播,具有显著的跨平台特点。传播有关湖湘文化的短视频应进一步拓展有效渠道,更好满足不同设备、不同平台受众需求,从而提升湖湘文化的传播力。
充分利用好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这一园区的发展愿景就是以湖湘文化为根基、以数字视频为特色、以“文化”“互联网”为手段,努力成长为领先全国、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数字视频产业链基地与媒体融合新地标,目前已吸引4400多家视频文创领域企业集聚。基于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有关湖湘文化短视频的创意制作、营销传播应进一步主动拥抱短视频市场发展趋势,顺应5G场景,推进用户下沉、向生态化垂直化方向升级。
推动政府职能部门和相关社会组织在短视频平台内创建官方账号,助力湖湘文化保护与传承。比如由省纪委监委主办的三湘风纪“一网两微”网络平台近日推出“湖湘廉吏”系列动漫短视频,并精选其中部分作品在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湖南卫视“芒果TV”推送,播放阅读量超百万人次,为传承湖湘廉政文化、弘扬崇廉拒腐风尚提供了良好范本。
整合各平台优势,切实提高湖湘文化短视频的传播力。比如抖音和快手作为短视频两大主流平台,从产品定位、用户群体到视频风格、变现模式都不一样。应深入探究、精准发挥不同平台的传播优势,使更多宣传湖湘文化的优秀短视频和视频制作商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
培养短视频团队,提升湖湘文化传承发展支撑力
推动有关传承发展湖湘文化的短视频增量提质、提升传播效果,必须进一步加强湖湘文化短视频创作、传播团队建设,着力提升团队专业化程度。
打造湖湘文化研究团队。建议整合各类高校、科研院所、社会智库研究力量,围绕湖湘文化精神和内涵,围绕湖湘人物、文献、活动等湘学话题开展系统而深入的高层次项目研究,夯实湖湘文化短视频创作基础。
打造优秀短视频制作团队。超短的制作周期和趣味化内容要求给短视频制作团队带来了一定挑战,为此,建议通过推行“学历教育+实战实训”大力提升编导、摄影师、剪辑师、后期处理等短视频制作成员的专业素养和新媒体技术水平,确保湖湘文化短视频制作高质高效。
打造短视频专业运营团队。基于短视频传播的强大互动性和变现能力,完善从供给、制作、传播到营销的湖湘文化短视频产业链,培养、引进深谙全产业链运作的专业人才,推动更多湖湘文化短视频“火出天际”。对于以上人才培养,我省高校应主动承担使命,引导广大湖湘学子深入了解湖湘文化、积极为通过短视频等新媒体传播手段传承发展湖湘文化贡献青春力量。
(作者均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长沙理工大学基地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