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特别报道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1年07月22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竹子做的唇膏管,竹篾编的包包,竹条做的灯罩,你见过吗——
竹艺玩出新花样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黄柳英 通讯员 陈程

  用竹子包装的唇膏,竹条做的灯罩,竹篾编的包包,你会心动吗?这些稀奇又实用的物件全部出自竹艺人郑海军之手,受到外来游客的“追捧”。

  篾条变戏法般在他手中上下左右翻飞,一会儿工夫,一只栩栩如生的小鹿就在他手中诞生。7月18日,在永州市零陵区伯特利活化文创工作室,郑海军正专注地编织着一个个竹工艺品。

  郑海军是这里的“镇店”师傅。一根根再普通不过的竹子,经过他灵巧的双手鼓捣,化平凡为神奇,变成精美的背包、灯罩,甚至是口红管等新潮玩意。

  艰辛付出,练就竹编多面手

  “唰唰”几刀,一根竹片对开,再对开……转眼间,竹片被郑海军破开成一片片薄如纸片、摸起来光滑如丝的篾条。当然,这精湛的手艺是经过长年累月的艰辛才练成的。谈起学艺的历程,郑海军打开了话匣子。

  永州别名“竹城”,竹文化底蕴深厚。郑海军出生在零陵区珠山镇乐塘村一个贫寒家庭。

  因为村里竹制品手艺人多,耳濡目染,郑海军小小年纪就爱上竹编手艺,8岁开始学竹编,12岁就能独立编织竹席。14岁那年,他跟随同村手艺人远赴广西桂林,四处“揽生意”,帮农家人编织竹晒垫、米筛、竹席等生产生活必需品。

  “当时竹编行当很吃香,木工师傅工资一天2元,而我们一天有4元。”回忆当年的情景,郑海军一脸自豪。

  郑海军走到哪学到哪,看到自己没做过的竹编产品,都喜欢细细琢磨一番。近30年勤学苦练,他修炼出一身好手艺,成为一名竹编行业的多面手。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生产生活中很多其它产品代替了竹器。竹制品生意惨淡,郑海军和不少手艺人一样,面临着“肚子都难以填饱”的窘境。无奈之下,上世纪90年代末,郑海军放下心爱的竹编手艺,南下深圳务工,这一去就是近20年。

  “谢老师是我人生中的贵人。”郑海军深情地说。曾经他以为自己的手艺永远“过时”了,没想到,2018年香港美术设计师谢嘉爱来到零陵创建伯特利轻旅舍,设立伯特利活化文创工作室,多方寻找到他,诚邀他前来“坐镇”工作室。

  “伯乐”识得“千里马”,郑海军重操旧业,倍加珍惜:“有时编织新产品,得花半个来月日思夜想反复构思。”

  艺无止境,最多给自己打90分

  走进伯特利轻旅舍,顺着竹制楼梯登上二楼,就走进一个竹工艺品世界,前台灯带是竹编的,房间门牌是竹编的,四处摆放的装饰品是竹编的。更显神奇的是,一根食指大的竹管,里面装的竟然是女神们的美容“神器”——唇膏。这些精致的竹工艺品,绝大部分出自郑海军之手。

  河北妹子刘润霞2018年7月从湖南科技学院设计系毕业后,进入伯特利活化文创工作室工作,一边从事设计,一边跟随郑海军学竹编。她说:“师傅对自己制作的工艺品,精益求精到苛刻的程度。”

  郑海军拿起一个前几天完成的精美竹编圆盘:“这个圆盘圆度好,编织均匀,美观结实。”这款去年1月开发的产品,刚开始郑海军一连做了20来个都不满意,一直做到自己满意才把产品摆到展台出售。

  精湛的手艺,加上精益求精的态度,郑海军制作的竹编工艺品,成为越来越多的客人眼中的“香饽饽”。

  2019年11月,郑海军带着费了半年工夫编织的100多件竹编背包、竹编餐垫、竹编圆盘等工艺品,跟随谢嘉爱赴香港参加展会,没想到大受欢迎,半天就被一扫而空。其中一位男士一口气买走10多块竹餐垫和1个竹编背包。这次“试水”,让郑海军信心大增。

  如今,大到10多平方米的竹编室内吊顶,小到直径几厘米的小竹球,郑海军都能做。而对自己现有的成绩,他却并不满足,谦逊地说:“如果要给自己的竹工艺品打分,我最多打90分。”

  竹文化热爱者纷纷涌现,更让郑海军倍感欣慰。有一名当地一所学校的女老师,跟郑海军学竹编,一连3天每天跪坐在地,着迷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还有一名长沙女士,原本和新婚丈夫来零陵旅游度蜜月,看到竹工艺品后被迷住了,把新婚丈夫晾在一边,待在工作室全神贯注跟郑海军学习了半天。

  竹编旧手艺,重新焕发出光彩,郑海军不断从中寻找着快乐和成就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