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 强 易 松 小 平 周 磊 亚平
善弈者谋势,善谋者致远。如果将发展喻为一盘棋局,岳阳市云溪区“一班人”则是凭着日益娴熟的棋艺和稳中求进的棋风,带领全区人民步步为营,砥砺奋进。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产业发展势头强劲,生态环境极大改善,城乡面貌日新月异,深化改革活力迸发,社会事业长足进步。近5年来,云溪找准自身定位,抢抓发展机遇,干成了许多打基础利长远的大事,解决了一些多年想干却干不了的难事,办好了一批云溪人民期盼已久的实事。
悠悠五载,硕果盈枝。云溪区2020年实现生产总值327亿元,信访“三无”创建、人民调解、中医药等工作进入全国先进行列,全面小康、脱贫攻坚、质量强区、应急管理、社区矫正、平安校园建设、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等工作均获得省级以上荣誉。
抓好党建促发展
6月4日下午,在云溪区路口镇枧冲村安山组,几位村民正在搬运石头修建山塘,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安山组组长雷凯华擦了一把汗,说道:“感谢村里为我们老百姓办实事。我是组长,也是党员,学了党史后,更要带头干!”
刘家山塘由于部分塘坝渗漏,蓄水力不足,导致常年垃圾堆积,阻碍水流畅通,影响农田灌溉。为了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该村召开党员大会及村民代表大会,确定了经济适用、易于维护、群众可接受、财力能支撑的硬化方式来修缮山塘。雷凯华积极组织村民义务投工投劳参与建设,改善生态环境,便捷群众用水。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云溪区534个基层党组织、11543名党员干部围绕“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目标,感悟思想伟力,赓续奋斗精神,把对党忠诚铸入灵魂、把红色基因融入血脉、把奋发有为见诸行动。截至目前,各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为群众帮办各类事务700多件,解决“急难愁盼”事项1500多个,化解矛盾纠纷360件。
近年来,云溪区牢牢牵住党建引领这个“牛鼻子”,创新出台《党员考评办法》,使之成为管党员、带队伍、促工作的“指挥棒”,从而进一步强化对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引导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开展“亮身份、树形象、促发展”活动,引导党员围绕项目建设、人居环境整治、扫黑除恶、疫情防控、移风易俗等中心工作发挥自身专长,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发挥党员先锋作用,持续推动党员考评与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深度融合。
如今,云溪区49个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村(居)民委员会主任“一肩挑”实现全覆盖,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更加务实高效。该区完善村级监督机制,创新开展区委专项巡察村(社区)党组织,探索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五个一”建设管理模式,让“一肩挑”在阳光下运行。2020年11月11日,《人民日报》以《农村党组织 活力从哪来》为题进行专题报道。
党建有活力,发展添动力。403平方公里的云溪大地,党建引领释放的强大动能,正在让这方热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围绕“龙头”聚产业
走高质量发展道路,必须找准核心发力点。
近年来,云溪区始终坚持强园兴工战略不动摇,把产业项目建设作为县域经济工作的主抓手,一个声音喊到底,一件事情抓到底,一张蓝图干到底。“石化产业是我区乃至全省的战略支柱产业,要始终围绕打造产业链条做文章。”云溪区委书记张中于表示,把蓝图变为现实,关键是要坚持以产业链为引领,做好主产业链延链、强链、造链文章。
为此,该区出台《云溪区产业链招商和建设工作方案》,科学编制系列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绘制产业链“现状图”“全景图”,打造“一强二补三延四壮”产业链格局,扎实推进化工新材料产业延链补链。
项目建设热潮涌动,一批经济新增长点破茧而出。
“要全力服务己内酰胺搬迁工作,不断拓宽岳阳绿色化工产业园下游产业链。”2019年5月15日,云溪区委副书记、区长刘正仁在己内酰胺搬迁领导小组工作会上说。作为岳阳市“2+10”项目工程龙头,己内酰胺产业链搬迁与升级转型项目投资超百亿元,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年产值188亿元,利税10.75亿元,为云溪区解决就业2000人。同时,通过发展下游纺丝、工程塑料和食品拉伸膜产业,将为地方带来千亿GDP增量。
产业有“龙头”,园区兴希望。在紧锣密鼓推进己内酰胺产业链搬迁与升级转型项目之际,该区还大力支持园区“本土”企业发展,中创化工、长岭科发、聚仁化工等一批企业入选省上市企业后备库。其中,中翔、景嘉两个项目成功入选全省“五个100”重大产业创新项目计划。景嘉和昌德新材料被列入全市“倍增计划”之中。45家高新技术企业入选湖南省2020年第二批高新技术企业名单。
为了给企业发展孕育澎湃动力,云溪区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完成土地开发4000余亩,新建标准化厂房1万平方米,道路硬化1.7万平方米,架设电力线路1.7公里,水、电、路、讯不断配套。处置、盘活、搬迁26家“僵尸企业”,盘活土地近千亩,先后引进荣达、光长、卡弗龙等多家企业,填补年产值达5亿元。
该区积极推进惠企政策兑现,减免企业税收10398万元,协助企业融资5.75亿元。投入1400余万元对政务服务中心实行场地搬迁,39家部门单位共719项审批服务事项进厅办理,实现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事项达90%以上,群众和企业满意度达95%以上。
“十三五”期间,绿色化工产业园跻身“中国化工园区30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07家,区本级地区生产总值迈入200亿元台阶,规模工业增加值迈入100亿元台阶,石化产业规模迈入千亿元台阶。云溪已然成为岳阳市绿色化工、电子信息、现代物流“三大千亿产业”的主要承载地。
一江碧水映初心
“以前沿江到处是砂石厂、砖瓦厂,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现在岸线两侧芳草满目,郁郁葱葱,每天早上我都来搞锻炼。”6月20日,云溪区陆城镇白泥湖村村民丁岸良在长江大堤陆城段晨跑时,满心喜悦。如今的变化,得益于云溪区近年来大力整治长江岸线的雷霆手段。
“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持续改善环境质量,这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2018年4月20日,云溪区委常委会为云溪发展定调:将工作重心转移到项目建设和生态环境治理上来,开出了“少买新衣多治病”的处方,停缓调撤各类政府投资12.8亿元,开启了生态环境治理之战。
如何守护“一江碧水”?该区以河(湖)长制为总抓手,编制实施“一流域一策”治理保护方案,出台河(湖)长巡河管理和督查考核办法,督促各级河(湖)长成为“水专家”,全区天然湖泊和水库实现“人放天养”。白泥湖湿地公园于2020年入选国家湿地公园名单,成为云溪区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守护一江碧水进程中一颗璀璨之星。而白泥湖与芭蕉湖、松杨湖等湖泊交织成的一道密集的绿色水网,更是为这片“化工区”增添了一抹灵动。
云溪区生猪养殖密度大,养殖污染严重。2018年,该区投入1.5亿元开展大规模生猪退养,全区1245户规模养殖户纷纷拆除生猪栏舍,退养面积46.33万平方米。八一村学堂组党员殷雪峰参加完区生猪退养动员大会后,不仅第一时间主动签订了退养协议,带头拆掉了自己和弟弟建的1000多平方米的猪舍,还积极做起了其他村民的工作。
作为化工区,云溪“剑指”化工污染,提高入园门槛,严格执行新上项目环保预审和“三同时”制度,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坚决“一脚踩死”,否决入园项目20多个,关停整改环境问题企业29家。
“专家帮我们分析废气成分,研究解决方案,真是药到病除!”前不久,中南大学明瑞环保科研团队进驻岳阳东润化工有限公司,通过专业分析,针对性进行活性炭配方处置,解决困扰该企业多年的废气处理问题,也消除了企业负责人的一块心病。
该区持续加大岳阳绿色化工产业园安全环保整治力度,充分发挥园区“产学研”平台技术力量,邀请专家团队采取“一厂一策”方式解决企业在技能改造、转型升级、安环整改等方面难题。据统计,区本级财政在生态环境治理上投入资金18.8亿元,其中园区安全环保投入达3亿多元。
通过铁腕治污,云溪生态“颜值”不断刷新——天更蓝了,2020年全区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为92.9%;水更清了,全区水质达标率达100%;岸更绿了,现在的长江云溪段沿岸绿意盎然、岸芷汀兰,被树为最美长江岸线的“云溪样板”。
民生雨露润心田
“以前下班回岳阳打车很不方便,自从开通了63路公交车,再也不用为打车的事犯愁了。”6月18日,长岭街道干部翁圣涛坐上公交车下班回家,凉爽而惬意。
城市吸纳人,乡村吸引人。云溪,亦城亦乡、亦工亦农,统筹区域发展,建设现代城乡更有优势、更为必要、更加迫切。
开通63路公交是云溪区城市框架全面拉开、城乡融合逐步推进的重要环节。为实现城乡发展“一盘棋”这一目标,该区坚持“新城区扩容、旧城区提质”同步推进,欣港东路建成通车,文苑北路、洗马南路等23条主次干道升级改造顺利完成,新建云溪汽车站、文桥客运站,开通运营16路公交、长岳公交和城区公交,49个行政村班线通车率达100%。
“城乡融合的需要,就是我们工作的方向!”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胡蝶介绍,近年来,云溪区大力开展城乡绿化三年行动,实施城镇周边“补绿增绿”“见空插绿”工程;建成压缩式垃圾中转站15座、公厕4个;加速推进城陵矶高速和北环线征拆协调工作,如期竣工随岳高速连接线匝道建设,顺利完成S301大修工程;农村公路硬化及窄路加宽82公里,改造危桥19座;完成行政村配电网改造12个,农村用电潜能进一步释放。
座座粉墙黛瓦的农家新居掩映在绿树丛中,条条平坦的沥青路直通农家小院,汩汩清泉般的自来水流进群众心田……在云溪大地,处处有干部帮扶的足迹,处处有乡亲们致富奔小康的身影,云溪各项民生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
云溪街道清溪村贫困户李大保,在区委书记张中于每月的走访帮扶下,搬进新房养上鸡,种植了几亩香莲,闲暇之余还在周边打零工,实现年收入从不足3000元增长到3万元。刘正仁担任区长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下基层访贫问苦,他多次来到路口镇南岳村贫困户丁先柏家中,指导鼓励其发展畜禽养殖,帮助他儿子就业,如今丁先柏一家实现年收入5万多元,过上了好日子。
近年来,云溪区将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选派精干力量开展结对帮扶和驻村帮扶,实行区级领导包镇(街道)、部门单位包村、党员干部包户工作,选派1116名干部实行结对帮扶和叠加帮扶,36名干部长期驻村,扑下身子演绎“叶对根的情谊”。
2014年以来,云溪区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188户4267人陆续脱贫,5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先后获得2017年度全省、市脱贫攻坚工作先进县市区,2019年度全省“互联网+”社会扶贫先进单位,2020年全省脱贫攻坚工作先进县市区等荣誉。
今年5月24日,云溪区乡村振兴局挂牌成立,区委副书记潘宏军在揭牌仪式上表示:“下一步,我们要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结合文章,着力打造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示范区。”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该区整合资金6892万元,实施农业产业发展项目35个,建立产业基地26个,培育特色种养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新型经营主体220家,吸纳村民就业。路口镇黄皋村村民邱德信成立黄皋艾叶种植合作社后,充分吸纳周边农户加入其中,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实现合作社与农户共赢。目前,合作社艾草种植面积达6000余亩,60多名困难群众在“家门口”就业,每月增收3000元以上。
该区还实行城乡面貌内外兼修,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规范农村村民建房和美丽乡村建设等重点工作,拆除各类“空心房”7974户105万平方米。“首厕过关制”经验在全国推介,2020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在全市两个季度考评中均排名六区组第一,涌现出了一批省市级美丽乡村和市区级示范村(社区)。
殷殷民生情,拳拳爱民心。近年来,该区投资2亿多元新建市四人民医院、迁建区妇幼保健院,对42个村(社区)卫生室进行标准化建设,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全面启动老旧小区和农贸市场改造,开工率、完工率始终保持在全市前列,群众生活更安全、更方便、更舒心;投资7000多万元引来铁山水库水、扩大龙源水库供水量,全区人民喝上安全优质的自来水。
鹏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区委书记张中于的话掷地有声:“站在新的起点,云溪将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为根本目的,坚持产业主导、区域融合、生态优先、人民至上,贯彻实施‘三高四新’战略,主动融入‘三区一中心’建设,加快建设富强美丽幸福新云溪,以高质量发展的更大成绩献礼建党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