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律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大力开展中国国际友好城市工作,促进中外地方政府交流,推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新时代,推动国际友城工作高质量发展,需要以优化布局做大、有的放矢做强、精耕细作做优、统筹协调做好湖南国际“朋友圈”。
聚焦区域均衡,优化布局做大湖南国际“朋友圈”。截至2020年,湖南国际友城数量已达100对,遍布全球5大洲36个国家。按交往数量来说,市级友城结好较多,县级较少;按交往地域而言,欧洲与亚洲为主,美洲、非洲、大洋洲占比较少。针对分布还不均衡现状,应遵循“城市地位相称、交流合作互补、地区分布广泛、国家外交均衡”原则,以各市县地理特征、经济情况、社会发展、结好需求等为现实依据,有计划、有重点选择优势互补、互利互惠的省州和城市来结好;要继续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城市,持续巩固与美国、日本、俄罗斯以及欧盟主要国家城市,特别注重与周边国家、RCEP成员国等国家城市以及逐步拓展与非洲、大洋洲国家城市的结好,建构一个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结构均衡的国际友城格局。
聚焦实质内容,有的放矢做强湖南国际“朋友圈”。实质性交往是国际友城发展的生命线,湖南与友城在政治、经济、科教文卫体等多领域合作成效显著,但交往质量仍待提升,应抓住攻关重点,促进可持续发展。一是以产业、科技优势加大友城交往力度。湖南有较好产业基础,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航空动力等极具国际竞争力;科创优势明显,超高产杂交稻、超级计算机、中低速磁浮等领先世界。应注重与国际友城取长补短,开展优势产业合作,共建科创新载体。二是以共享治理经验加快友城交往速度。应继续与国际友城加强抗疫互助,就公共卫生治理携手应对挑战,还就提升城市公共服务、建设新型智慧城市、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等加强合作,促进城市治理和市民生活品质提升。三是以推广城市文化增加友城交往深度。应充分发挥伟人故里韶山、历史文化名城长沙、国际和平城市芷江、世界旅游城市张家界等的特色,深化与国际友城在红色文化、历史文化、和平文化、旅游文化的交流互鉴,增强交往的黏性和韧性。
聚焦交往模式,精耕细作做优湖南国际“朋友圈”。后疫情时代面对新机遇和挑战,一是发挥“友城+平台”优势。继续重视中国国际友城大会、活动周、友好日等机制,积极利用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获批机遇,充分发挥中非经贸博览会、世界计算机大会、国际工程机械展等新平台作用,加强务实交流合作。二是用好“友城+民间”力量。在高层互访发挥积极作用基础上,大力支持国际友好组织、友好团体和友好人士主动作为,通过持续深入的企业间合作、团体间交流、民众间互动鼓励全民参与友城实践。三是加强“友城+云端”互联。着力搭建“国际友城馆”“国际友城游”等“云平台”,让普通民众了解熟悉友城风土人情和社会状况;积极开展“友城投洽会”“友城商品展”等“云交往”,让友城交往“不掉线”、友好合作“不断档”。
聚焦保障机制,统筹协调做好湖南国际“朋友圈”。一是完善顶层设计。以“三高四新”战略为引领,制定友城工作短中长期发展规划,完善省市互动、部门联动、资源共享、渠道共用国际友城工作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友城间常态化沟通联络机制,积极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二是友城信息数据化。建立健全涵盖投资环境、产业结构、合作进展等的友城信息大数据库,精准识别热络期、平淡期与休眠期的国际友城,分类制定应对策略;打造潜在结好城市预测数据库,为企业交流、城市发展、全省谋划提供参考。三是加强友城队伍建设。着力培养复合型外事人才、外贸人才、外宣人才,讲好湖南故事、传播好湖南声音,扩大湖南在友城的影响。
(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社科院基地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