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堤
邵阳市消防救援支队学院路特勤站副站长彭浪 口述
湖南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李祯媛 整理
彭浪,1996年9月出生,2014年9月入伍,中共党员,三级指挥员消防救援衔。
在岳阳市华容县团洲垸“7·5”洞庭湖决堤、邵阳市“10·25”雪峰山隧道事故救援、“10·18”新邵县车峙森林火灾等重大灭火救援行动中,他英勇顽强,表现突出。看到两个多月前支援过的团洲垸村民重建家园,生活恢复正常,他说——
“增援岳阳!”7月10日6时30分,天刚蒙蒙亮,我和队友正在处理“7·5”邵东流泽镇徐家冲水库大坝管涌险情,突然接到上级电话。
完成好收尾工作,来不及换身干净衣服,我领着学院路特勤站22名队员,携带橡皮艇、移动照明灯组、激流救生衣等救援装备赶往团洲垸。7个小时后,我们抵达增援点——团洲垸洞庭湖一线新墙河转弯处。
长长的大堤上,排涝车辆一字铺开,望不到尽头,各兄弟队伍的指挥员、战斗员严阵以待。身前是即将漫过大堤的洪水,身后是人民群众的家园。上级赋予的任务简单而明确:24小时排水排涝,坚决守住这道防线。
“人歇机不停,轮班倒作业!”“固堤清障一刻不能等!”“巡堤要精细!”指挥员一声令下,全力排涝抢险、清障巡堤工作随即展开。19时43分,两台排涝车8台排涝泵铺设完毕并顺利出水。
为保证现场排涝设备正常运转,我每天得反复检查所有接口、水带等细节,遇到水带破裂漏水、发电机温度过高、车油量不足等问题第一时间进行修缮。
“彭站长,你快来看看,这台抽水泵电压荷载超负荷!”有队员发现异样。我立即报告上级领导,经领导同意停泵检查。由于洞庭湖沿岸水质浑浊,大量杂物漂浮,堵塞了排水设备吸水口,需及时处理。“你们慢一点,这里是血吸虫病流行区,清理杂物时当心水中感染。”队友的叮嘱犹在耳边。我涂抹好防蚴膏,穿上二三十公斤重防水裤、干式救生衣,和队员一起下到齐胸深的污水里。
阵阵恶臭袭来,我克服积水对身体的挤压,用力从淤泥中抬起近半米粗的排水管,将堵塞泵口的垃圾徒手抠出。排涝泵再次轰鸣,重新投入战斗。
水位每下降一点,排涝泵就需调整位置。我们时常要下水作业,长时间的浸泡,手脚被泡的发白,衣服粘在身上,干了又湿,湿了又干。困了就用水冲一下脸,大家脸和胳膊晒得通红,部分队员出现了轻微中暑现象,但没有人叫苦叫累。
除了排涝,防汛工作最基础、重要的环节,就是巡堤查险。巡查的核心是能在险情较早、较小的阶段及时处理,保证大坝防线的安全。连续20天,我们都在堤上巡查。长胶靴、救生衣、长木棍,这些看似在湿热环境下更加难熬的工具和装备,没有一样是多余的。堤脚泥泞,穿胶靴才能不绕开水沟和泥地,就不会有巡查盲区。如果土质虚软,要立即警惕;若是遇上水砂喷涌或者堤坝决口,穿着救生衣,才能提高生存概率;草丛既能藏蛇,又会遮蔽视线,拿着长棍,才能探查到被草盖住的地方。
“彭站长,不好,挨着湖的那面出现塌陷!”巡堤时,远处的队员突然大声呼喊。“先不要动!”我立即向塌陷点跑去。行洪过程中极易发生决堤和管涌,那就麻烦大了。
“出现3处坑洞,水流速度较快,伴随泥土细沙涌出。”经过摸查,我马上就上报了具体情况。
“抓紧把缺口补上!”省消防总队领导带队指导,派出铲车对塌陷堤岸的沙石进行铲平,沙车填满空缺区域,随即组织人员装填沙袋、运送碎石、放置沙袋……迅速完成了大堤3处坑洞填补。
由于持续高强度作业,不少人掌心磨出水泡、手指破皮出血,但大家全都咬牙坚持。
7月30日,我们接到总队前指命令归建。
生逢其时,重任在肩。今年已是我工作的第10年,我们虽然年轻,却已身经百战。灭火救援、抗洪抢险、事故搜救……消防队员一马当先。说起“我们消防员”,心里满是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