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周报·新湖南记者 曹国强 通讯员 倪颜军
近年来,衡南县深入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推进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加优质的生态环境,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加快建成“产业兴旺、生态秀美、人民幸福”的现代化衡南。
提质增效 生活垃圾变废为宝
漫步衡南县城云集街头,来往行人匆匆,车鸣人声之中,一片繁华景象。人口数量多、人口密度大,加之随着经济发展而提高的城镇化水平,衡南县生产生活垃圾日益增多,环卫基础设施难以实现区域共享,生活垃圾污染问题逐渐成为影响群众生活环境的主要问题。
推进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事关群众生产生活大事。为了提高衡南县生活垃圾收运工程项目运营效率,衡南县政府决定采用 PPP 模式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项目。
通过“袋、桶、车、站、场”五环无缝对接,全县生活垃圾从产生到处置,基本实现袋装化、密闭化、规范化收集转运、无害化处理,确保居民生活垃圾不落地,彻底消除生活垃圾转运过程中的二次污染。衡南县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发挥出更大功效,整个衡南县人居环境水平也得以提升。
在此进程中,衡南县城乡环卫一体化PPP项目公司衡南县家汇华宝环境产业有限责任公司应运而生。该公司主要经营涉及范围包括衡南县城及所有乡镇(办事处),涵盖县城城区道路(含背街小巷)清扫保洁、道路护拦清洗、牛皮癣清除、餐厨垃圾收集、公厕管理,总清扫保洁面积约 234.5万平方米;县城城区生活垃圾收集、县城(含云集镇农村)垃圾转运及设备的购置和运营管理;信息化中心运营管理维护;其他 25 个乡镇(片区、办事处)的生活垃圾转运及设备的购置和运营管理。目前,已经建设环卫数字化信息监管中心1座,垃圾中转站及配套设施26座、垃圾收集屋13座;购置环卫作业车辆63辆、快速保洁车90辆、垃圾桶990个。
“在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上,我们持续加大投入,只为衡南群众生活舒心。”衡南县副县长蔡志刚眼神坚毅,说起本县的生态文明建设如数家珍。
为进一步推动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2020年6月,总投资4.3亿元的衡南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开工。该项目位于云集街道河市村,毗邻该县生活垃圾填埋场东北面,配置2台每天300吨焚烧炉、1套12兆瓦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及配套建设。
12月14日,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点火,县委书记胡果雄宣布项目点火运行。
县委副书记、县长许达表示,项目运营后,将生活垃圾变废为宝,每天可处理生活垃圾600吨,可创造年发电收益5000万元,实现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三效共赢。
该项目是衡阳地区建设标准最高的区域性城乡环境治理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的顺利投产,标志着衡南县域城乡生活垃圾处理从填埋时代正式走向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新时代,实现了变废为宝、变害为宝。
统筹推进 污水治理全域覆盖
污水处理事关千家万户民生。近年来,衡南县把城乡污水治理作为民生实事的“一号工程”“书记工程”,按照“整县打捆、厂网一体、市场运作、建管并重”的模式,实施城乡污水处理一体化PPP项目。项目总投资约5.35亿元,包括扩容提质改造县城江西污水处理厂、新建21个乡镇(街道)污水处理设施,配套建设污水主管网140公里,日处理污水规模34100吨。建设乡镇(街道)污水处理设施25处,实现了全县污水治理全域覆盖。
县委、县政府将城乡污水处理项目建设列为“一号工程”,成立了施工环境保障专班,各乡镇、各部门分别成立工作专班,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项目于2019年底完成招标,2020年3月开始正式动工建设,至2020年9月底所有乡镇(街道)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工程全面开工。截至目前,建成通水调试运行21个乡镇(街道)、25处污水处理设施,完成主管网建设140公里,各乡镇政府已建设接户管网250公里,城镇建成区管网覆盖率达到85%以上。
按照“经济适用、适度超前”的原则,衡南县深入开展人口和用水量调查,合理确定设施规模,坚持集约节约用地,绝大部分乡镇污水处理厂用地规模控制在3-5亩以内。为了提高污水收集率,根据全县丘陵地形高低不平的实际情况,全县新建泵站55个,实现管网分区收集,集中处理。严把工程材料和质量关,管材全部使用克拉管或混凝土管,检查井采用成品检查井或混凝土检查井。全面实施雨污分流改造,县财政投入接户管网建设资金近亿元。
从已建成投运的乡镇污水处理设施的情况看,厂区进水COD浓度绝大部分达到100毫克∕升,部分乡镇在节假日期间浓度达到200多,处理负荷率基本达到设备处理量的65%以上,车江、茶市等乡镇处理量达到85%以上。
“目前,我县已实现了城乡污水处理全覆盖,下一步重点是做好营运管理这篇文章。”衡南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谢秋生谈起污水处理,目标坚定,“让污水变清水,让环境变得更加美好”。
11月6日,衡阳市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现场推进会在衡南县召开。衡阳市委副书记、市长朱健对衡南县在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中探索出的经验做法赞不绝口,他要求衡阳市住建局提炼总结衡南县的经验做法,形成一套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规范化制度,各县(市)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认真学习借鉴“衡南经验”。
绿色发展 打造“四区一花园”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人居环境建设,衡南县委、县政府提出建设临空经济发展区、乡村振兴示范区、产业转移先行区、生态环境支撑区,全力打造“大城衡阳美丽后花园”的目标,以生态环境项目的实施加快高质量绿色发展。
自城乡环卫一体化PPP项目启动后,衡南农村生活垃圾形成"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管理常态,确保了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理各个环节运转通畅有效,生活垃圾治理能力不断提升,建立起了“全方位覆盖、无缝隙对接、市场化管理”的城乡人居环境治理新格局。
“现在我们云集环境越来越好,住在这里非常舒心。”衡南县云集镇居民武改革笑呵呵的,对生活环境的改善颇为满足。
“我们一共打造党员幸福河25条,涉河的基层组织和大量的党员投身到巡河、护河、爱河的活动中来,河湖面貌得到明显改变。”衡南县河长办副主任张志军表示,衡南全面建成县、乡、村三级河长制工作体系,对境内河湖进行 “四乱”治理,通过加大资金投入,采取控源截污、垃圾清理、清淤疏浚、生态修复等措施,确保水质得到改善。
悠悠清泉水,一路欢歌。衡南县将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生态优先理念,为衡阳市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推进“三强一化”建设,加快建成名副其实的国家区域重点城市和省域副中心城市贡献衡南力量。
短评
治本之策
衡阳市生态环境局衡南分局 阳晓宏
现实地看,个别地方生态环境问题频发的主要原因是基础设施落后,没有健全的管理制度。衡南县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针,善于抓主要矛盾、抓矛盾的主要方面,从完善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入手,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全县污水治理全域覆盖,为保障生态环境质量奠定扎实基础。这是抓生态环境保护的长效之策。
建立现代生态环境管理制度必须从建设环保基础设施入手。只有健全有效的环保基础设施才能保障生态环境质量,才能为逐步建立优质高效的环境管理制度提供支撑。衡南县有了管长久、保长效的条件和机制,一定能够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绘就衡南生态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