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或许认为,音乐和医学处于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其实在某些方面,两者却又非常相似。叙事素养高的医生像一位艺术感染力强的音乐家,愿意聆听患者或其他生命主体发出的声音,能够自如地运用自己讲述和谱写故事的能力去回应和触动对方,引发对方在认知、态度和情绪,甚至行动上的改变。
笔者曾任教于南方医科大学,这所大学指导全国成立了近三十家叙事中心,致力于帮助医护人员提升叙事素养,鼓励大家阅读文学叙事作品、观看生老病死相关的影片,也引导部分医护人员多听音乐,因为每一首动人的乐曲都在讲述一个触动人心的故事,对于音乐中隐含的故事的敏锐察觉,能够帮助医者提升共情能力和回应能力。
叙事中心曾经有一位老来得子的父亲,五岁的儿子在幼儿园不幸遭遇意外去世,一直无法走出丧子之痛,失眠之外,还罹患了心血管疾病。我们一方面通过绘本对其进行叙事性哀伤调节,另一方面推荐听蓝调吉他之神艾瑞克·克莱普顿的《泪洒天堂》这首歌。
起初,我们没有告诉这位父亲这首歌在讲述什么故事。然而,当他再次来到叙事中心时,他跟我们讲,这首歌太触动他了,感觉就在讲述自己遭遇的故事。他每天都听几遍,逐渐地情绪得到了发泄和舒缓。这时,我们才跟他说,这首歌曲的作者也遭遇了丧子之痛,也在年近半百时才生了一个儿子,但他四岁大的儿子从纽约53层楼高的公寓意外坠楼身亡。悲伤之中的这位歌手谱写了这首歌来纪念亡子,想象着自己随儿子去了天堂,想象着他们在天堂相遇,同时通过这首歌告诉自己要坚强,可以走过这一段痛苦,天堂将不再有泪。当我讲述音乐中的这个故事时,他再次落泪,也表达了对我们用心选取适合他聆听的音乐表示感谢。
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语言。从事医疗工作的人,如果将自己限制在精分专业的窄巷里,往往会在精密的仪器、量化的数据中迷失诊疗的方向和医学的本心。而一名具有音乐聆听素养的医生在问诊过程中,往往能够专注地聆听患者主动讲述的故事,从交谈中听出代表患者所处的各种情绪的音型,用及时的、适合的叙事基调去回应他们。一名具有音乐治疗能力的医生甚至还能为不同处境下的患者推荐“音乐处方”,通过音乐来表达我们对患者情绪的了解,也藉由音乐高效地引起他的共鸣,从此建立医学之外的音乐叙事连接,最终为亲密的人际叙事连接埋下伏笔。
我们呼吁更多医者运用药物和手术刀之外的其他法宝,无论是语言,还是叙事,还是音乐,来予以患者深度人性化的情感回应。
作者:叙事医学研究者 杨晓霖
来源:《叙事医学课程》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