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健康·人文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健康·要闻

第03版
健康·服务
 
标题导航
首页 | 点击进入湖南在线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2年09月22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与地坛》
带来的生命思考

  2010年12月31日,作家史铁生离开了这个世界,他生命的最后时刻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治疗,当时正是我来求职的那段时间。

  想更多地了解这样一位作家,这样一位身患重疾,仍然笔耕不辍创造生命奇迹的人。我对他的作品虽读不多,但从《我与地坛》一文中,便看到他患病后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对自己心理活动的描述以及与医生沟通时的点滴。

  他在书中写到:“在命运的混沌之点,人自然会向虚暝之中寄托一份虔敬的祈盼。正如迄今人类最美好的向往也都没有实际的验证,但那向往并不因此消灭。”

  细想起来,确实如此,对于疾病,即使作为医生,我们能够探究其原因、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能够完全治愈的疾病细数起来也是寥寥,但我们仍然在这条路上不断探索,开展各项研究,希冀对疾病的本质窥其一二,用我们现有的知识解除患者的病痛,这是医者的向往,这种向往不会因为没有验证而消灭,而是在美好地进行着。但对于患者,自然会对除了科学之外的方法,有所祈盼,这种祈盼是对医学的失望吗?我想并不完全是,还有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治疗方法的盼望。

  史铁生不能行走,下肢失去感觉,他写到:“回忆脚踩在软软的草地上是什么感觉?想走到哪儿就走到哪儿是什么感觉?踢一颗路边的石子,踢着它走是什么感觉?没这样回忆过的人不会相信,那竟是回忆不出来的。”看着这段,有唏嘘,有心痛,很多时候,作为医生,我们往往只关注患者的症状、体征,关注那些冰冷的CT核磁片子,手里握着的是带刺的针头和晃眼的手术刀,实际上,我们更应当体会患者的感觉,设身处地地把自己放在患者的位置上。

  在治疗的过程中,我们有指南,有医疗原则,有用药说明书,但正如史铁生所遇到的一位医生,还关心着他的心理健康。医生对史铁生说:“还是看看书吧,你不是爱看书吗?人活一天就不要白活。将来你工作了,忙得一点时间都没有,你会后悔这段时光就让它这么白白地过去了。”史铁生说,这些话他将受用终生,在未死之前他一直记得医生的这些话,因而还是去做些事。

  其实,这也是我们每个医生应该做到的。面对疾病,面对每一个鲜活的生命,除了个体化的具体病情具体分析,除了照本宣科的治疗,还要有同理心,要有关心,要有安慰,要有爱。

  作者: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齐猛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广告热线:(0731)84326448 13973122817 13808469230 传 真: (0731)84326211 订报热线: (0731)84326226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