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健康·人文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健康·要闻

第03版
健康·服务
 
标题导航
首页 | 点击进入湖南在线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1年04月08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毛泽东总结血防历史经验:“党组织、科学家、人民群众,三者结合起来”

  1958年6月30日,毛泽东发表《七律二首·送瘟神》后,还为这两首诗专门写了一段后记:“六月三十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说:余江县基本消灭了血吸虫,十二省、市灭疫大有希望。我写了两首宣传诗,略等于近来的招贴画,聊为一臂之助。就血吸虫所毁灭我们的生命而言,远强于过去打过我们的任何一个或几个帝国主义。八国联军,抗日战争,就毁人一点来说,都不及血吸虫。除开历史上死掉的人以外,现在尚有一千万人患疫,一万万人受疫的威胁。是可忍,孰不可忍?然而今之华佗们在早几年大多数信心不足,近一二年干劲渐高,因而有了希望。主要是党抓起来了,群众大规模发动起来了。党组织,科学家,人民群众,三者结合起来,瘟神就只好走路了。”

  纵观血防历史,毛泽东领导人民群众同血吸虫病进行艰苦卓绝斗争的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党的统一领导,形成合力。1950年4月,卫生部发布《关于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指示》,采取了一些防治措施,但事实表明这项工作绝非卫生部门孤军作战就能完成的。1955年11月,毛泽东同志指出:“光靠卫生部门是不行的,要在党委统一领导下,成立血吸虫病防治领导小组”。随后,直属中央的防治血吸虫病九人小组成立。1957年7月又在上海成立卫生部血吸虫病防治局,与中央防治血吸虫病领导小组办公室合署办公,加强各血吸虫病防治机构之间的协调和配合。大部分地区乡以上的各级人民委员会都建立了防治委员会,一举扭转了防治血吸虫病缺乏统一领导的局面。

  统筹调动全国力量。中央防治血吸虫病领导小组充分整合了卫生、农业、水利、化工、商业、教育、民政等部门,以及军队和共青团、妇联等方面的组织资源。在地域上,整合了华东局、江苏、浙江、福建、安徽、上海等流行区的组织资源。

  制定全国性防治计划。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并非易事,毛泽东同志充分考虑到它的严重危害和广大人民的迫切要求,在讨论研究后,将工作时限明确为七年。他在关于征询对农业十七条的意见时郑重提出:“在七年内,基本上消灭若干种危害人民和牲畜最严重的疾病”,其中列举的第一种疾病就是血吸虫病。为完成这一目标,1957年4月20日,国务院发出《关于消灭血吸虫病的指示》,对这项工作作出总体部署。

  第二,中医西医结合,科学防治。长期以来,由于医学知识的不足,血吸虫病的发病机理没有搞清楚,防无妙法,治无良方,有的地方甚至“制铁符镇之”,导致群众把这种“大肚子病”视为绝症、恐怖的“瘟神”。1956年2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室水生动物研究专家秉志来信建议,在消灭血吸虫病工作中,土埋灭螺容易复出,对捕获的钉螺应采用火焚的办法,才能永绝后患。毛泽东同志接到信后非常重视,当即指示一定要邀请这位专家参加随后将要召开的第二次防治血吸虫病的会议。

  支持和推动科学研究工作。成立中央防治血吸虫病研究委员会,加强血吸虫病防治的科研工作。该科研组织整合了江苏、浙江、安徽、上海等地医学院、血吸虫病防治所和有关研究单位的专家学者,明确了科学开展防治工作以及血防干部密切配合的重要性。在该机构之下,各省、市、区都成立了对口的血防科研组织。农业部门也组织兽医专家,积极开展防治牲畜血吸虫病和科学研究工作,并动员流行地区所属畜牧兽医部门,同卫生部门共同消灭危害人体和牲畜健康的血吸虫病。

  坚持中西医结合。各级党组织整合中医研究院、卫生实验院、中央和各地的卫生研究院等医学科研组织,发挥血吸虫病防治和科研攻坚的合力作用。1956年4月,时任卫生部副部长徐运北在给中央的报告中提出了关于防治血吸虫病的具体建议,并附上中医、中药治疗血吸虫病的验方一份。毛泽东同志指示把这份报告分发党内外高级干部及各省委书记。各地中医通过献方等措施,挖掘了一大批能够有效防治血吸虫病的中草药和药方。比如浙江的“腹水草”、湖北的“全生腹水丸”、湖南的“加减胃苓汤和绛矾丸”等等。

  第三,因地制宜防控,全民动手。防治血吸虫病是千百万群众对病害的一场斗争。打赢这场仗,既是为了群众,也要依靠群众。在各级党组织的发动下,各地群众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消灭钉螺运动。

  结合农业生产综合施策。消灭血吸虫病要在消灭钉螺、治疗病人、管理粪便、安全用水、个人防护等多环节一齐动手。例如,冬季农民较闲,水位低落,大部分钉螺暴露在地面上,防治重点是大规模治疗全劳动力病人,结合兴修水利来土埋和开垦灭螺,同时进行粪便管理。夏秋季农民下水割草、积肥、插秧、施肥等生产活动频繁,感染血吸虫病概率大,防治重点是粪便管理和个人防护,结合治疗半劳动力和儿童患者。把疫情防控和生产活动相结合,也是做好卫生防疫工作的一条基本经验。

  本报记者  汤江峰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广告热线:(0731)84326448 13973122817 13808469230 传 真: (0731)84326211 订报热线: (0731)84326226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