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家庭医生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健康·要闻

第03版
健康·服务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版数据 | 点击进入湖南在线
2020年07月14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洪灾过后重点防五类传染病

    近段时间,全国多地普降大到暴雨,防汛形势异常严峻,洪涝灾害给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洪灾过后,由于饮食饮水卫生状况恶化,环境污染,蚊子、苍蝇大量繁殖,人群抵抗力下降等因素影响,容易发生各种传染病,特别是肠道传染病、虫媒及自然疫源性疾病。因此,做好这些疾病的防控工作十分重要。

    一 肠道传染病

    二 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三 虫媒传染病四 红眼病五 布鲁氏菌病

    1. 霍乱   一般为无痛性腹泻,往往伴有呕吐。每日几次至几十次的腹泻,排出淘米水样大便,患者四肢冰凉,双眼凹陷,严重脱水,治疗不及时可在发病后几小时到十几小时内死亡。

    2. 细菌性痢疾  主要症状有发热、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和里急后重等。起病较急,高热达40℃以上。

    3. 伤寒、副伤寒  主要症状有持续高热、相对缓脉、特征性中毒症状、脾肿大、玫瑰疹与白细胞减少等为特征,肠出血、肠穿孔为主要并发症。

    4. 病毒性腹泻  主要症状为排出黄色水样便,伴有腹胀、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其呕吐和腹泻症状比霍乱轻,但对婴幼儿有较大危害。

    5. 甲型肝炎  儿童患者常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精神不振、不爱动等表现,部分患者起病时有发热,此时检查肝功能会发现血清谷丙转氨酶异常升高。如为黄疸型肝炎,同时还会伴有小便赤黄、眼巩膜变黄、全身皮肤变黄等症状,重症者还会出现高热、频繁呕吐、重度腹胀、乏力、嗜睡、烦躁不安、神志不清等症状。

    【预防措施】饮水卫生是灾后预防控制肠道传染病的关键措施,要做好水源保护,防止水源污染。我们必须要防止“病从口入”,重点是不喝生水喝开水;食物要彻底煮熟,不吃未煮熟的食物,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熟食要防止蚊虫叮咬;病人的排泄物要及时进行消毒处理,接触排泄物后,应立即洗手,教育儿童不要随地大小便;一旦出现腹泻症状应及时就诊,自觉隔离,并积极配合疫情调查工作。

    二 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1. 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汉坦病毒)引起,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主要以发热、出血、充血、低血压休克及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同时伴有剧烈头疼、腰痛、眼眶痛,称为“三痛”。

    2. 钩端螺旋体病  简称钩体病,鼠和猪是主要传染源。主要症状和体征有发热、头痛、全身乏力、小腿肌肉触痛、浅表淋巴结肿大和眼结合膜充血等,严重者可造成肝、肺、脑、肾等重要器官受损,并危及生命。

    【预防措施】预防流行性出血热和钩体病的主要措施是灭鼠和做好家畜管理,同时不要接触不明原因死亡的动物。做好家畜管理主要包括管好家畜传染源(猪、犬和牛等),不让粪尿液直接流入水中;提倡圈养猪,搞好猪舍的卫生;将家畜用水池塘与人用池塘分开等。此外,不在可疑疫水中游泳、洗衣物等,下水作业尽量穿长筒胶鞋,保护皮肤不受钩体侵袭,不喝生水等。

    三 虫媒传染病

    1. 流行性乙型脑炎  简称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家畜(猪、马、牛等),家禽(鸡、鸭等)是主要传染源,蚊子是主要传播媒介。本病症状轻重不一,初期主要有发热、呕吐、头痛等症状,并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如嗜睡、昏睡。随着病情进展,体温越来越高,一般在39℃~40℃以上,意识障碍加重,且伴有惊厥、抽搐、脑膜刺激征,严重者可发生呼吸衰竭,少数重症患者可留有后遗症。

    2. 疟疾  俗称打摆子,是一种经按蚊叮咬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临床以周期性寒战、发热、头痛、出汗和贫血、脾肿大为特征,长期反复发作可引起贫血和脾肿大。

    【预防措施】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等虫媒传染病,应做好防蚊灭蚊工作。清除室外积水容器,清扫卫生死角,疏通下水道,喷洒消毒杀虫药水,家畜家禽圈棚要经常洒灭蚊药,消除蚊虫孳生地,降低蚊虫密度,切断传播途径。另外还要做好个人防护,避免被蚊虫叮咬,夜间露宿或夜间野外劳动时,暴露的皮肤最好涂抹防蚊油,或者使用驱蚊药。

    四 红眼病

    “红眼病”是急性结膜炎的俗称,病人的手、毛巾、手帕、脸盆以及病人用过的洗脸水、衣服、被褥上都可成为传染源。“红眼病”的症状主要是眼睛发红、发热、发痒、疼痛、怕光、流泪、分泌物增多,但不影响视力,有的病人还会感到头痛。

    【预防措施】预防红眼病主要是注意手部清洁卫生,不要用脏手揉眼睛;毛巾、脸盆、手帕应当单用,如果不得不与病人共用脸盆,则应让健康人先用,病人后用,用完后将脸盆、毛巾彻底洗净。

    五 布鲁氏菌病

    简称布病,是由布氏菌感染造成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其临床特点为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痛等,主要传染源为羊和牛,发病前病人往往与牛、羊或其制品有密切接触史。

    【预防措施】布病重点防护人群是与牲畜接触密切的一些职业人群及疫区和牧区的居民,如兽医、放牧员、饲养员、屠宰工、挤奶工及乳肉加工人员等;接触患病的羊、牛等牲畜时,要戴手套、口罩和防水围裙;不喝生奶,不食用未煮熟的肉类;出现疑似布病症状应该尽快就医。

    湘潭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吕倩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广告热线:(0731)84326448 13973122817 13808469230 传 真: (0731)84326211 订报热线: (0731)84326226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
   第01版:头版
   第02版:健康·要闻
   第03版:健康·服务
   第04版:健康·资讯
   第05版:家庭医生
   第06版:饮食营养
   第07版:快乐养生
   第08版:时尚健康
洪灾过后重点防五类传染病
长沙妇幼保健院首届“妇幼守望杯”儿童书画大赛征稿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