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心灵家园 上一版3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健康·要闻

第03版
健康·服务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版数据 | 点击进入湖南在线
2018年08月07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孩子“行为退化”
家长怎么办?

    前阵子,网上出现一则《9岁女孩“争宠”,“退化”成婴儿》的报道,一对父母生了二孩后,与父母分床睡了两年的9岁大孩突然开始拒绝自己睡,也不想上学。有时她像个受了惊吓的小猫,时刻想往妈妈怀里躲;有时她更像个刚出生不久的婴儿,不停地要求妈妈“抱抱”。孩子这种行为在医学上被称为行为“退化”。为什么孩子会行为“退化”?“退化”对孩子有什么影响?孩子“退化”,父母又该如何应对呢?

    行为“退化”是心理问题

    从心理角度来讲,行为“退化”是指人们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或挫折时,他的思维、情绪和行为方式会倒退到心理发展的早期阶段,行为表现突然变回了幼儿甚至婴儿的时候,从而满足自己的某种心理需要。这种机制可以发生在孩子身上,也可以发生在成人身上。

    心理专家表示,每一个年龄阶段都有每一个阶段要学习成长的议题,当孩子的生理年龄一直增长,可是该学习的本领没有学,孩子就跟不上成长的步伐了。入学后,可能会出现孩子适应不了的挫折、困难,甚至是障碍,一旦遇到超出他们心理承受能力更大的挫折时,有的孩子就会出现行为“退化”。长此以往,对孩子的认知、人际交往等都会造成心理发育上的影响。

    孩子出现行为“退化”,可能和父母忽略他们有关,也可能和父母之前过度关注,之后突然减少有关。一些父母生了二孩后,把关注更多地放在了更小的孩子身上,对于大孩,尤其是已经有自理能力的大孩,父母会觉得他们可以自己照顾好自己,又加上父母的精力有限,容易忽略掉他们成长中其他的心理需要。时间一长,大孩就可能会用行为“退化”来告诉父母,自己还是个孩子,也需要父母的关爱和呵护。孩子寻求父母的关注是生理需要,也是他们的情感需要。

    养育方式不一致

    孩子容易出问题

    除了上述情况外,还有两种情况,孩子也可能会行为“退化”。首先,养育方式不一致的孩子。现在,很多父母上班忙,孩子白天都由长辈带,晚上才是父母带。父母和长辈的带娃方式不一样,有的长辈没有考虑到,甚至没有尊重到孩子每个阶段成长发展的需要,还用幼儿或婴儿的方式养育他们,可能会导致孩子行为“退化”。其次,遇到学业压力或人际关系压力的孩子。孩子上小学后,人际关系增加了,也要完成学业任务,有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不足以支撑学业和人际关系带给他们的压力时,他们就会利用行为“退化”来逃避。

    四招应对孩子“退化”

    孩子“退化”,父母应该如何应对呢?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入手。第一,有二孩的家庭,父母要给大孩建立身份,孩子也不会因为成为哥哥或姐姐,就失去了父母的关注和关爱;父母要告诉自己,不仅要关注二孩,而且还要教会大孩成为哥哥或姐姐。同时,父母要密切关注孩子成长发展议题。每个年龄段,孩子的发展议题是不同的,父母需要学习。第二,由长辈带孩子的家庭,如果两辈人的养育方式不同,父母需及时和长辈们交流。第三,让孩子适应现实。孩子不可能永远在父母的保护下成长,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和各种各样的事,压力和挫折也会接踵而来。当孩子出现行为“退化”时,父母需要陪伴并且有效地帮助孩子,从而增加孩子的自信心。第四,父母也在学习做“父母”。每个人都不是天生就会做父母,也处在一个学习阶段。父母是什么样的人比父母做什么更重要,父母毕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做不好榜样,孩子必定受到影响。李艳鸣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广告热线:(0731)84326448 13973122817 13808469230 传 真: (0731)84326211 订报热线: (0731)84326226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
   第01版:头版
   第02版:健康·要闻
   第03版:健康·服务
   第04版:健康·要闻
   第05版:健康·资讯
   第06版:健康·人文
   第07版:医学前沿
   第08版:饮食营养
   第09版:生活百科
   第10版:中医中药
   第11版:中医中药
   第12版:育儿宝典
   第13版:女性保健
   第14版:药械指南
   第15版:养生健体
   第16版:心灵家园
家长怎么办?
仁爱比聪明更重要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