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健康·要闻

第03版
健康·服务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版数据 | 点击进入湖南在线
2018年06月26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记者手记
脱贫路上“拦路虎”

    “认路、认亲、结好对”是精准扶贫的规定动作。6月20日,湖南日报社组织第二批干部奔赴新晃侗族自治县鱼市镇华南村“一对一”走访。该村胡下组村民39岁吴日干,因残致贫是我帮扶走访对象。

    吴日干妻子患有先天性强直性脊柱炎,生育一儿一女,大女儿16岁,小儿子14岁,作为家庭顶梁柱,吴日干带着一家四口,现在广东中山市从事汽车空调维修以维持生计。

    21岁那年,吴日干在外打工,认识妻子罗敏丽。初进家门,吴日干的父亲吴兆高发现罗敏丽身体“有异样”,步履蹒跚,关节僵硬,腿脚伸不直。吴兆高肩挑100多斤谷子,快步流星;罗敏丽扛一把锄头,慢腾腾要走上大半天。上医院检查,发现她患强直性脊柱炎。

    医生说,这是一个进行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与遗传性因素和感染因子等有很大关联。起初症状不典型,到晚期时,脊柱将出现严重强直或驼背畸形。2004年,怀化残联认定罗敏丽为“肢体三级残疾”。

    根据《母婴保健法》的规定,这是医学上认为不宜结婚生育的遗传性疾病,后代再现风险高。可是,他们为什么还要结婚生儿育女呢?吴兆高老人道出了苦衷。他说,这里山高路远,信息闭塞,经济不发达,村上姑娘的眼光大多盯着山外的世界,男人一般娶不到老婆。为了避免一辈子打光棍,为了传宗接代,很多婚姻只好将就,明知身体有生理缺陷的,或是智力低下的呆子也要领进家门。

    成家立业后,原本不该生的,生了,连自己都照顾不过来的,还要抚养儿女,开支越来越大,自然而然加重了生活负担,入不敷出。同时,长期积累的医疗费用和长年生病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自身无能力和信心摆脱贫困。如果生下的儿女又携带疾病遗传基因,子子孙孙,最终因残致贫,形成恶性循环。

    该村胡上组吴兆烈有3个儿子,长得高高大大,蛮勤快的,老二老三在外打工。大儿子吴日亮今年39岁,到了结婚的年龄,却找不到对象。帮扶队员上门了解情况,发现他左耳根部有一隆起的肿块,触摸如皮球一样的感觉,不像实体性硬结肿块,估计是个良性囊肿,有碍观瞻。只要上医院做个微创手术,几十分钟就可解决问题。可是,小伙子宁可让这个小皮囊像西红柿一样吊在耳边,也不愿意上医院。

    原来,他听村上人说,打麻药做手术,会把脑子麻坏的。他现在这个样子还娶不到媳妇,如果麻药把人变蠢了,那就更加麻烦了。其实,在医学先进昌明的今天,全麻也好,局麻也好,都是手术的常规,对人的神经没有什么损害。

    一路上,我总是纳闷,村民因残致贫、因病致贫成为横亘脱贫路上最大的拦路虎。究其根源在哪呢?方方面面的原因很多,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那就是医学科普的阳光并没有真正照耀到村民的心坎里。自我保健意识少得可怜,健康素养几乎谈不上。有病不可怕,而医学知识贫瘠比物质匮乏更可怕。扶贫重在扶智!健康扶贫不但让村民看得起病,看得好病,还要传播健康知识,让村民自觉掌握防控疾病的武器,构建良好的生活方式,达到不生病、少生病、晚生病的目的。由此看来,以全民健康给力全面小康,健康传播和健康教育也是精准健康扶贫重要内容。   

    本报记者 汤江峰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广告热线:(0731)84326448 13973122817 13808469230 传 真: (0731)84326211 订报热线: (0731)84326226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
   第01版:头版
   第02版:健康·要闻
   第03版:健康·服务
   第04版:健康·要闻
   第05版:健康·资讯
   第06版:健康·人文
   第07版:医学前沿
   第08版:饮食营养
   第09版:生活百科
   第10版:中医中药
   第11版:家庭医生
   第12版:育儿宝典
   第13版:女性保健
   第14版:药械指南
   第15版:养生健体
   第16版:心灵家园
防假名医、假名院有了“防骗神器”
5天施行3台肝肾移植手术
服用保健品降血糖 老人犯晕不识家人
脱贫路上“拦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