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心灵家园 上一版3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健康·要闻

第03版
健康·服务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版数据 | 点击进入湖南在线
2018年05月08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孩子有颗“玻璃心”
家长怎么办?

    最近,尹女士因为孩子的教育问题而忧心忡忡,平时倍受全家宠爱的女儿妞妞变得任性了,上周,妞妞想要一条电视剧里小女孩穿的裙子,尹女士寻找无果,妞妞就气得摔东西,一整天不吃饭。犯愁的不仅仅是尹女士,现在有很多孩子打不得,骂不得,老师、家长批评一句就离家出走甚至采取更极端的方式应对。到底是他们越来越“玻璃心”,还是家庭、学校教育出了问题?

    所谓“玻璃心”,是指很容易就受到打击,内心过于敏感的人。网络上习惯用“玻璃心”、“脆弱”等词语形容孩子们的一些表现,但其实就是孩子用不恰当的方式去解决碰到的问题。

    笔者从事儿童、青少年心理研究多年,工作中接触到了很多儿童、青少年案例,总结这些案例笔者发现,那些所谓“玻璃心”的孩子,问题不光出在孩子自己身上,还跟家庭、社会相关。现在的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对孩子过度满足和期望过高的现象。经济条件好了,很多家长对孩子有求必应,孩子要什么就有什么,而且是想要就能立马得到,这些孩子长期过着这样的生活,一旦出现得不到的情况时,就会受不了。另外,很多家长对孩子期望值很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过度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绘画水平、钢琴级数等,不可避免地就会相对忽视孩子在生活中的其他一些表现,这会让孩子感到:“父母只在乎我的成绩,不在乎我的感受。”再有就是一些强势的家长总是按照自己的要求让孩子学这学那,并且不断去纠错,其实这样反而更容易让孩子失去学习的兴趣。父母急于求成,对孩子进行不恰当的干涉还会造成孩子对父母反感,导致这些孩子因为一点小事就跟父母产生严重的冲突。

    从社会层面来讲,如今的社会评价体系主要还是围绕成绩,而学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倘若一个孩子学不好,缺乏自信,他们往往就会在其他方面发泄情绪或去寻找成就感,比如过度使用电子产品等。

    与其亡羊补牢,不如防患于未然。有孩子的家庭,家长们应该早早地做好准备,首先把自己的行为方式建设好,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然后做到不管多忙都能抽出部分时间高质量地陪伴孩子,让孩子的生活多样化一些,多陪孩子做他们感兴趣的事情,比如玩捉迷藏、折纸飞机、跳房子,在沙子上画画写写,玩文字、数字或故事游戏,或者是天气好的时候去户外打球、爬山等等。在玩的过程中,家长们可以有意识地帮助孩子形成规则感,一个做游戏守规则的孩子,在其他方面也会守规则,不会随心所欲。

    而一个所谓“玻璃心”的孩子,其实也不是突然间变得脆弱、敏感的,中间往往有一个过程。一般早期会有性格体现,比如表现出想怎样就要怎样,稍不如意就发脾气等,这实质上就是孩子试图用自己的方式去控制家长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有的家长会硬碰硬或者打骂孩子,还有的家长会用“你怎么不说啊?你说啊!”之类的一连串带有压迫感的语言去追问。这些都是不恰当的应对方式,家长们应该先平复自己的心情,不要把孩子的这种表现看得太严重,要意识到这只是孩子的一个成长过程,然后心平气和地跟孩子谈,并合理引导孩子。

    黎淑贞(主任医师)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广告热线:(0731)84326448 13973122817 13808469230 传 真: (0731)84326211 订报热线: (0731)84326226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
   第01版:头版
   第02版:健康·要闻
   第03版:健康·服务
   第04版:健康·要闻
   第05版:健康·资讯
   第06版:健康·人文
   第07版:医学前沿
   第08版:饮食营养
   第09版:生活百科
   第10版:中医中药
   第11版:家庭医生
   第12版:育儿宝典
   第13版:女性保健
   第14版:药械指南
   第15版:养生健体
   第16版:心灵家园
孩子有颗“玻璃心”
家长怎么办?
人为何容易
陷入网恋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