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说:“妈妈,星期天我想和同学去公园玩。”妈妈说:“你先做完作业,然后妈妈陪你一起去。”孩子说:“妈妈,今年的生日,我想和同学一起过。”妈妈说:“行,但你必须把他们请到家里来……”不少孩子抱怨,父母看得太紧,管得太多,就连接个同学的电话也会被盘问许久,更别说独自出去玩耍了。
在孩子的交往过程中,家长充当“第三者”的现象屡见不鲜,有家长陪孩子买东西的,也有家长陪孩子学钢琴的,还有家长陪孩子参加本属孩子自己的聚会的。对于父母的“好心”,孩子们总是很无奈,很受伤。
孩子觉得委屈,家长更觉得无辜。的确,家长是有苦衷的,社会这么复杂,孩子这么珍贵,要是一不小心受到什么伤害,那该怎么办?因此,宁愿委屈孩子,也不让他们脱离自己的视线。然而事实上,没有哪个孩子愿意在父母的监督下玩耍。
通常情况下,父母充当孩子的“第三者”,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孩子,时刻了解孩子的动向,但很多家长忽略了一点,你能保护孩子一时,却不能保护孩子一世。孩子终将要长大并要行走于社会,许多问题都需要他们独立面对解决,与其将来放手,不如现在就松开。因为家长过度保护非但对孩子无益,还会弱化孩子的交际、应对以及辨别能力,增强孩子对父母的不信任感等。
对于孩子之间的交往,家长可以引导,但不能限制或陪同,要是你实在不放心,可以悄悄地跟在后面,远远地看着,但千万不要让孩子发现。其实,很多时候,家长没必要用成人的目光看待孩子。事实上,孩子之间的交往是很单纯的,即使偶尔小打小闹,一般也不会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来,只要没有安全隐患,家长都应该鼓励孩子多与人交往,毕竟同龄人才是孩子最需要的玩伴,父母根本无法替代。更重要的是,孩子能从交往中学到许多书本上无法学到的知识,比如,如何与人相处、交流,如何与人合作,如何尊重他人等。因此,无论父母是为孩子的成长考虑,还是为其前途考虑,都尽量不要做孩子交往的“第三者”。
周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