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邓梦玲 通讯员 刘应兰
王文军,南华大学附属一医院副院长、医院脊柱外科主任,以擅脊柱脊髓疾病的微创及非融合手术治疗等见长。在湘南地区,脊柱侧弯、人工椎体置换术,椎管内肿瘤显微摘除术、脊柱结核病灶等脊柱脊髓诸多疑难危重患者,首先想到是找王文军解决难题,业内人士尊称他为湘南“脊柱王”。目前,该院脊柱外科每年门诊量2万多人次,开展各类脊柱手术2200余台,跨入全国先进行列。
“动态生长棒”
让脊柱侧凸孩子挺拔生长
时光回到2009年底,株洲市茶陵县谭建平、杨盆英夫妇带着6岁儿子谭军赶往南华大学附属一医院脊柱外科找王文军教授。杨盆英说,儿子6岁了,却比正常儿童矮小很多,而且,老是站不直似的,两边肩膀不一样高,背后还有一个不寻常的凸起。
孩子得的病叫做脊柱侧弯,会严重影响生长发育,随着病情发展,还会逐渐地影响心肺等脏器的功能。谭建平夫妇一次偶然机会得知,茶陵县也有一个与他们儿子同样严重的脊柱侧弯患者,几个月前在王文军所在科室做了手术,现在身板基本上直了,一下高了十几厘米。谭建平看这16岁男孩和其手术前的照片,激动地说:“孩子畸形这么严重都治好了,我儿子肯定能治。”就这样,揣着王文军的电话号码,谭家三口人马不停蹄赶到衡阳。
王文军接诊后,发现孩子不但脊柱侧凸,还有一个脊柱肿瘤。但他很有把握地告诉谭建平夫妇,孩子的病可以手术治好。经过7个小时手术,谭军的畸形基本上被矫正。
王文军说,传统的矫形手术在矫正早发性脊柱侧弯的同时,也限制孩子的发育,抑或用于内固定的钛棒曲轴和钛棒脱出,需要再次手术翻修,这是一个世界性难题。针对这些问题,王文军率领科室人员对这种固定材料进行改良,新的生长棒系统一次手术即可完成矫形,植入患儿体内的内固定材料可以纵向延伸,孩子的脊柱可以继续生长。待发育停止再取出内固定材料,脊柱活动就能达到或接近正常。这一研究成果不但显著地提高了手术效果,且大大减轻了患者家庭负担,从原来的需20-30万元才能完成整个治疗过程,到现在10万元以内就能完成。改良后的脊柱内固定系统被形象地称为“动态生长棒”。
衡阳县某中学女生邹静先天性驼背。正处于花季年龄的她很自卑,曾有几次轻生念头。一位少女告别驼背的报道,激励她向王文军寄了一封求助信。王文军为她施行脊柱前路松解矫形KASS内固定术。经过3个月的康复治疗,邹静昂首挺胸地走出医院,开始了新的人生。近年来,王文军带领团队已成功为100多余名像邹静一样患早发性脊柱侧弯的青少年矫正畸形,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脊柱外固定器
让他重新挺直腰杆
衡阳的胡师傅今年40岁,前不久,胡师傅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车子侧翻时,车内的人都压在胡师傅身上。胡师傅被救出后,发现自己身体无法动弹。当地的乡亲们把他送到了就近的医院,被诊断为胸压缩骨折,必须立即手术。
于是,胡师傅被转送到南华附一医院脊柱外科,王文军和其他医生立即对胡师傅紧急救治。王文军果断决定,采用脊柱外科自主研发的改良型脊柱外固定器治疗胸腰椎骨折新技术,给胡师傅做体外复位、矫正。第二天胡师傅就可以下床了。
王文军说,新型脊柱外固定器联合椎间盘镜下减压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微创技术,实现了在不损伤脊柱功能单位的前提下完成对具有椎管狭窄的胸腰椎脊柱骨折的治疗。使许多以往必须行开放手术治疗的胸腰椎骨折能在微创条件下即可完成,大大减少了病人的痛苦,也节约了医疗费用。
目前,该新型脊柱外固定器及联合椎间盘镜下减压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技术已在南华大学多家教学医院和国内数十家技术协作医院推广应用,很多胸腰椎骨折的患者重新挺直了腰杆。
早在2009年3月,王文军就在中山大学附属二医院骨科博士生导师刘尚礼教授指导下,完成了腹腔镜下前路椎间盘摘除并人工椎间盘置换术,仅需在腹壁开几个小“匙孔”,就可完成昔日必须“大动干戈”才能完成的开放人工椎间盘置换手术。
随着微创技术日新月异,单一微创手段也存在诸多方面的限制,而今,王文军又带领团队致力于微创技术组合精准治疗疾病的研究,联合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微创技术拓展脊柱疾病治疗的新组合技术,从“一根针、一只管、一把镜子”的初级阶段引入更高的“无微不治”境界。
功夫不负有心人。王文军凭着对脊柱脊髓疾病的精耕,在我国骨科界声名鹊起。仅用了10年,他的团队便将南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外科打造成中南地区最大脊柱外科之一,为湖南省绝大多数地市县医院脊柱外科提供常态化的技术支持,并向江西、广东、广西、湖北、河南等省份辐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