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8月23日,解放军开始大规模炮击金门。9月4日解放军暂停炮击金门,这天起的4天里,炮声虽然一时沉寂,可是斗争却扩大到国际大舞台上,政治谋略斗争取代军事行动,成为主题。
美国的战争讹诈
在解放军停止炮击金门的几天里,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发表了一份声明,宣称:“我们已经认识到确保金门、马祖已经同保卫台湾日益有关”,并表示美国要帮助台湾国民党当局防守金门、马祖。
美国的战略底牌真是如此吗?其实,这一声明的目的主要是表明其支持蒋介石的态度,而对以什么方式帮助国民党军防守金、马并未使用很明确的语言。艾森豪威尔卸任后在回忆录中亮出了当时的底牌:“尽管台湾决议宣布了美国保卫该岛屿(指台湾)及其毗邻的澎湖列岛的决心,可是,对沿海岛屿的袭击并不能成为我们参战的理由。”
虽然当时美国并不想同新中国作战,但又发表了这样一个声明。艾森豪威尔事后说这是由于他采纳了参谋长联席会议提出的“让共产党猜不透”的建议,说穿了就是一种战争讹诈,企图使新中国因猜不透美国的底牌而就此在威胁前退缩。
中国想套住美国
对于美国的战争讹诈,中国虽然不想同美国打仗,却也不怕打仗。毛泽东把炮击金门形容为针对美国的“绞索”政策,也就是把美国套住。毛泽东对此解释说:“我们炮打金、马,美国人紧张起来,杜勒斯似乎要钻进金、马绞索,把台、澎、金、马全都包下来。这也好,给套住了。我们什么时候要踢他一脚就踢他一脚。我们主动,美国人被动。我们现在只是试试美国人,吓吓美国人。其实,美国人心里也怕打仗,所以艾森豪威尔公开讲话时没有说死也要‘共同防御’金、马,有点想脱身的味道。他们想采取脱身政策也可以,把金、马11万蒋军撤走就是。赖着不走,就让蒋军待在那里,也无碍大局,给套住就是了。”
在《人民日报》发表新闻的时候,毛泽东说:“对即将恢复的中美会谈,要表个态,可以说寄予希望,不管将来结果如何,我们现在一手打炮,一手谈判,一武一文。打炮是火力侦察,今天打了3万发,配合天安门群众大会,大造声势。谈判是外交侦察,摸清底细。两手比一手好,保持谈判渠道是必要的。”
苏联怕被拖下水
而苏联对金门炮战十分紧张,生怕自己被卷了进去。9月6日,对炮打金门摸不着头脑的赫鲁晓夫特派苏联外交部长葛罗米柯到北京来探询究竟。毛泽东和周恩来马上会见了他,解释说明不会打大仗,万一中美之间打起来,中国也决心单独承担,不会拖苏联“下水”。
赫鲁晓夫由于心中有底,便于9月7日发表了致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的公开信,警告美国当局在台湾海峡慎重从事,并声明一旦中国遭到侵略,苏联准备随时援助。(摘自《老年生活报》201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