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业板150家候选企业名单中,“家富富侨”赫然入列,成为国内首家启动上市筹备工作的足浴企业。
从一个只有4张床位的街边洗脚店,到拥有500多家连锁店的足疗“航母”,草根渝商郭家富十年磨一剑。
初露锋芒
一天,正在广州流浪打工的重庆人郭家富从报上看到,广州市劳动局办的一个职业技术学校按摩专业招生。他一下子兴奋起来。不惜交纳8000元巨额学费报了名。
郭家富对按摩感兴趣并非偶然。
按摩于郭氏有着祖传的渊源:父亲学过中医有较深的理论基础,对阴阳、五行、经脉很有研究,而祖父在江津老家开药房诊脉号病,常常免费为穷人按摩治病。受家学的影响熏陶,耳濡目染,家富从小就对按摩有兴趣,加上从小练过杂技、武术,对按摩穴位、跌打损伤,民间治病的丹方、验方也掌握一些。
郭家富在按摩学校更加系统地进行了中医经络理论、穴位理论及按摩技术的学习,并取得按摩师资格证书。经过职业学校的正规培训,他的按摩技术又有了一个飞跃,他因此坚定了用按摩技术安身立命,闯出自己事业的决心。
然而,那时的按摩还没有形成产业,郭家富的一技之长无人赏识。他只好选择自己创业,在街边租了一间房为人做保健按摩,勉强维生。
一年后,郭家富看天河区一洗脚城在登报招收按摩师,前去应聘。老板坚持只招女孩不招男生。郭家富说,我是执业按摩师,有资格证书。老板说我们只需脚部按摩。郭家富说,我把按摩手法用在脚上。老板沉吟不语。郭家富说,这样好了,我在你这里洗脚,你不用给我发工资,只按收入提成。老板一听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郭家富的技术终于在这里得到应用、发挥。许多有疾患的顾客让家富一按摩马上就有了感觉:血脉畅通,全身舒坦,同时肩、腰、背部也被家富顺便推拿、按摩一遍,疲乏、酸疼一扫而去。于是,家富的技术在顾客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头客也就滚雪球般越来越多。
满脑子里都是创业的念头
郭家富在广州洗脚行业中做出了名气,身价也越来越高,别的洗脚城早就开出天价来挖。他对自己的技术、能力越来越自信,对洗脚业的经营也有了自己的想法。所以老板来聘,他也不讲价钱,只希望有一个发挥能力的舞台。
家富再去的这家洗脚城因经营不善,已濒临倒闭。干了一段时间,家富给老板建议说,你的洗脚城我来承包,下掉你的几个管理人员,你每个月可节约一万多元,我不领你的工资再给你节约几千元,有利润了我们再按收入的比例分成。老板一听喜出望外,马上与家富签订了协议。一周后,营业额大幅上升,一月后,营业额达到20多万元,创造了这家企业从没有过的高额利润。
家富一边干,就一边动起了脑筋,满脑子里都是自己创业的念头,他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写出一个自己开办洗脚城的项目论证书,给重庆的大哥寄去。他在信中野心勃勃地说,这是我们四兄弟千载难逢的机会。
以下的内容,许多人都知道了:郭家荣、华、富、贵4兄弟倾其所有,在重庆城乡接合部开办了一家只有4张床位的按摩服务部,用半年的时间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以后开分店并实行加盟,从商业价值入手,将中华传统医学的保健按摩技术挖掘整理,发扬光大,并因此吸引了大批高素质人才,引起学术界、理论界的重视
足浴界的“黄埔军校”
2001年11月郭氏兄弟在江津工人俱乐部创办了重庆第一所按摩职业学校。他们花重金聘请老中医讲解医学、病理等课程兄弟4人则手把手教保健按摩课技术过硬的郭家富还成为学校的总教官。在这所学校里先后走出了5000多位按摩师而且每一个人都经过郭家富的指导和考试。
沿用这样的模式郭家富又在各地开办了多所富侨职业技术学校成为了家富富侨各家门店的人才输出基地。
2005年郭家富顶住各方面压力在武汉开设豪华型分店取得了成功为家富富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趟出了一条新路。2006年郭家富在继续开分店的同时重点推进钻石店、精品店。他的思路是抢占高端市场攻破特大城市夺取发达地区大城市。
据了解家富富侨在上海浦东的一家钻石店也将开业届时将成为上海本地最豪华的足浴会所。
2008年家富富侨成功在新加坡开设了第一家海外门店马来西亚、日本等地的分店也在洽谈和筹备中。早在2006年郭家富在年度工作报告中就前瞻性地提到家富富侨将向海外扩张,走国际化发展之路。
“四哥”善打人情牌
在家富富侨,员工们都亲切地称呼郭家富为“四哥”,对他们来说,这个足浴界的行尊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不可撼动。
由于自己也是草根出身,郭家富对于员工们有着天然地关切和爱护。每次与加盟商见面,他最关心的是员工待遇问题,他对员工制定的一系列福利待遇加盟店也必须条条遵守。其中包括:收入按劳分配、多劳多得、按工龄提成;包吃、住、行及日常生活用品;按工龄结合表现给予不同的奖励,奖励金额可达到2万元,最高可以达到10万元,甚至获得住房;员工生活困难,公司一律负责;员工生病公司给予补助;医疗、人身意外保险公司负责;给每一个员工提供当老板的机会,部长以下的管理人员全部在员工中提升,经理在部长中选拔。
在振奋员工士气,凝聚集体力量上,“四哥”甚得“富侨人”心,这恐怕也是家富富侨洗脚洗出200亿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摘自《财富人物·名人传记》2009第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