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城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1版
头版

第A2版
要闻

第A3版
视点
 
标题导航
湖南在线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2年03月03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招聘变自费培训,求职季当心“套路”
低门槛高收入,这类网络招聘多留心 律师:平台也应为招聘信息把关

  “经验不限、学历不限,月薪5000至8000元”、“日薪80至150元、工资日结”……近段时间以来,招聘网站日渐活跃起来,一些宣称“低门槛、高收入”的职位让不少求职者动心。

  2月底开始,三湘都市报接到多起市民投诉,称遭遇了求职陷阱。连日来,记者调查发现,由于部分平台在认证审核环节存在漏洞,招聘乱象依旧频发,求职者稍有不慎便可能落入圈套,遭受经济损失。  

  ■文/视频 三湘都市报全媒体记者 杨洁规

  遭遇:招聘变培训,求职先交钱

  去年7月,长沙市民小杨在“58同城”招聘网站上简单填写个人信息。不久,接到一家美甲机构工作人员电话,称有份月薪5000元至8000元的工作,须参加为期3个月的培训,培训费用由自己承担。

  这样的条件令小杨心动,她办理“入职”手续,并签订贷款协议,总计贷款19800元,每月还款1200元,分12期,培训周期为3个月。

  培训期满后,机构向小杨推荐了一份工作,但招聘单位需要再次缴纳学费,参加店内培训才可上岗。小杨又去别的地方应聘,均要求重新参加培训。

  “工作没找到先背一身债。”小杨告诉记者,培训机构宣称学完分配工作,用工资还贷款,“实际学习时间短,根本学不到什么,找的工作也与学习内容不符,现在还款压力大。”

  乱象:网络招聘信息真假难辨

  事实上,求职先交钱的现象并不鲜见。记者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以“虚假招聘”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共检索出898篇文书。

  其中,有在网上获取求职者信息后主动联系对方,谎称是企业人事直招,并虚构“高薪”“体面”的工作岗位,承诺报销车旅费,诱导求职者应聘。面试过程中,所谓的“招聘者”又打着资料费、办证费、服装费等收费项目的旗号,向求职者索要钱财。

  此外,犯罪分子也盯上了网络招聘渠道。2022年1月28日,长沙市民张女士在“58同城”上找工作,被人骗去“刷单”,被骗走8万元。

  据长沙开福警方通报,今年1月,辖区内刷单返利类诈骗发案率居榜首。此类案件受害人19岁至40岁的中青年居多,他们有较强的好奇心和不劳而获的心理,幻想获得高额报酬,正中诈骗团伙圈套。

  调查:多数平台只核实发布者身份

  在招聘平台上发布职位,审核难吗?

  3月2日,记者以招聘方的身份进行实测。按照要求,招聘企业需要认证营业执照。记者从网上随机下载一张某公司的营业执照,上传至平台,并填写公司基本信息。

  申请提交不到两分钟,平台显示“认证未通过”,称平台监测到上传的证件已被上传、认证多次,疑似存在风险,暂时无法继续完成普通认证。

  在长沙从事网站招聘服务的刘先生向记者透露,目前,多数平台只审核发布信息主体的真实性,即个人实名认证,企业上传营业执照,“只要没有敏感词汇就能发布,至于招聘信息的真假难以分辨。”

  对比各大招聘网站,记者发现,平台在审查方面松紧不一。部分平台除了核验营业执照上的信息外,还会要求获取用户的位置信息,辅助判断是否存在位置异常等作弊行为。

  律师说法

  平台应把关,个人须警惕

  “与线下招聘相比,网络招聘的确更加便利,但也存在诸多风险,需要格外谨慎。”湖南法健律师事务所律师杨纲建议,网络招聘平台不能把信息“一挂了之”,而应进行严格把关。

  根据去年3月1日起施行的《网络招聘服务管理规定》,从事网络招聘服务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应对用人单位提供的招聘简章、营业执照或者有关部门批准设立的文件、招聘信息发布经办人员的身份证明、用人单位的委托证明进行真实性、合法性审查。

  未依法履行信息审查义务的,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无违法所得的,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律师提醒,求职者要对那些“低门槛、高收入”的职位提高警惕,切忌盲目轻信。一旦上当受骗,及时通过正规渠道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